人生在世 我想跟你說這些(組圖)
人總會在一段時間裡面理清了很多頭緒,也想明白了很多問題,遇見了非常重要的人,工作和生活共同構成現實,現實和自己互相影響,我漸漸發生了改變,以下這些寫給我的體會,和那些改變。
我們大部分時間忙於做的,幾乎都屬於兩個範疇,重複童年的美好,迴避童年的糟糕。
童年至於我們每個不同的人都異乎尋常的重要,如果你想深刻理解一個人的內心,不如勸他從童年故事開始講起。我們絕大部分追逐的單純、簡單的快樂與精神愉悅、甚至易於滿足,也就是淺淺的那一層慾望,也都來自於童年對這個世界最早最直接美好理解。
但是,希望我們在成熟之後能夠懂得,現實不是父母,不是你伸手要玩具,它就會想法設法買給你,而現實大多殘酷,玩具是有的,給你也可以,但是不是買,是賣。
親戚,尤其是親戚家的孩子,未必就一定比朋友親近,反之,朋友,未必不能成為勝似親人的關係。
我記得我媽跟我說過,我伯父家的孩子年長我幾歲,在我嬰幼時期經常欺負我,家屬都以小孩子頑皮為由並沒有重視。在我長大後,也陸續由於性格不合,經常和姑姑家的孩子打架,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父母和親屬關係也是不冷不熱,多年來並無密切往來,直至多年後家遷,都沒有常識一樣的寒暄,各過各的生活,疏於聯絡,倒是母親一方,還偶爾探望,與老人也毫無陌生感,甚至是非常掛念,明知各自生活忙碌,仍然放不下心。
這與童年關係非常大,同理,在年幼時代交往並經歷了非常重大變故的朋友,也會成為勝似親人的關係,重點在於人本身,知感恩,時間空間在漫長的自省和內心觸動的過程裡,無非是些許理由了罷。
保留你最初年少懵懂的感情,那將是你很多年很多年範圍內值得珍藏的回憶。
這裡說的感情,包含親情友情甚至不知所以然的愛情。小升初的時候我騎車上下學,有一個學期新開始,發了新書,同學們看見新書本的感覺我想你懂的,打開書本伸進去聞紙質木香的感覺記憶猶新,而我騎行回家的路上大雨傾盆,我脫下雨衣蓋上書本,寧願自己淋濕,快到家的時候,車子滑倒了,書本散落一地全部濕透,我瞬間就哭了,那可真名副其實的淚如雨下,哭喊著我的書我的書。
多年以後,書本成了我隨時可以消費的東西,甚至隨意買來送人,最後甚至非借不能讀也,然而那種感覺卻再也找不回來了,情感同理。當你意識到青春是場美麗的夢時,卻已醒來。
早點理解學校即社會,有利於你更快的融入「社會」。
初中開始,我便寄宿讀書,全封閉的校園和自主獨立的環境,甚至有些外聘的高級職稱的教師因課務繁忙也常年吃住在校園裡,從什麼都不會,到什麼都必須會。除了生活獨立之外,一定有其它原因讓我更能體會學校即社會的感覺。
剛轉學來的時候,自身成績不錯,到一個新環境,適應需要過程,比如我的東北口音。當全班哄堂大笑,所有人都在模仿我的口吻說這四個字,那一瞬間我才明白,書上說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的感覺是真的存在的——叫無地自容。
一個月後,我徹底更改了我的口音,習慣了普通話,順利的和班級前三名的三位同學成為課上課下非常親密的小夥伴,甚至去拜訪他們的父母,也鼓勵我們在一起玩兒和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後來我們都上了重點中學。直到上個月底,其中一位大婚,我們再次重逢感慨十幾年光陰如水,通知了很多當年同學來,最後剩下的,也不過四個人中的三個。
友誼和距離的關係並不絕對,還是看人對情感的態度。
哥們之間經常聊起的所謂兄弟情義,有兩種廣受好評,一種是部隊戰友,一種是大學舍友。畢業的時候喝的涕淚橫流稀裡嘩啦,最後仍然各奔東西,其中有著深的難以形容的情感伴隨著我們四年的大學生活。然而,從畢業走出校門的實習身份到某家大小公司的中層或者高管,我們各自走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開始時候大家會難過,那麼好的關係為什麼就淡了。
到了今年我想通了,也許各自都在忙碌於生存期,沒有太多的閑暇顧及那些純真的友誼,如果到了各自家庭事業都有了穩定的狀態,也許還有機會坐在一起老友相聚,聊聊感慨。當人沒有從心裏正式的接納你,其實你們近在咫尺和天各一方是沒有區別的。
有多優秀是第二條標準,有多合適才是首則。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對另一半有很多幻想,有些甚至可以稱之為意淫,我們希望自己的她美麗善良性感偶爾還萌,我們希望自己的他高大帥氣肌肉還懂女人心,於是我們就手裡拿著模板,按圖索驥,結果多年來,也找到幾個類似的伴兒,最後磨合來磨合去,不是對方堅持自我,就是自己很難讓步的扑了一個又一個的空。
時間長了你會發覺,有些事情,生活過的不是生活本身,生活過的就是兩個人,兩個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地域甚至氣候、還有癖好習慣各自不同的幾乎是兩個世界的人,要妥妥的融在一起,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無異於你要求甲,必須變成乙的樣子,如果不變,那麼唯一的可行性就交給了你要把不接受甲的自己,變為接受。而最可怕的是,在這樣迥異的兩個個體之間,如果沒有真正的愛情,未來的三五十年,該如何度過。
多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不要採納太多的「我覺得你……」。
例如常見的馬拉松感情基本都是別人說:「其實都這麼回事,你們差不多得了。」或者:「你們這麼久了分開太可惜了!你們彼此磨合習慣了還能咋辦?」——其實情感也只是我們所為的一種體現,多數時候,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卻從未認真的拿到和情感媲美的高度上來思考。可悲的不是最後這個思考的機會,可悲的是,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就已經聽取了太多的攛掇,眾人紛雲,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這個不適合你,那個你不適合。
很多事情當自己拿不定主義的時候,是可以聽取大家意見的,但在這基礎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自身要有足夠強大的判斷力,能區別是非曲直,能知冷暖辨善惡。
要相信直覺,相信一見鍾情,相信愛情的神奇與偉大。
我喝過很多酒,分過不止一次手,但是我從不抱怨。愛情是造物主賦予人類的諸多情感之一,在情愛誕生的那一刻起,情愛本身就沒有傾向性,任何人獲得真愛的概率是均等的,注意我說的是真正的情愛,不是獲得性/愛。
愛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愛情可以跨越時間、空間、距離、讓一切不可能的相愛變為可能,讓白髮變為黑髮,讓陌生變為百年廝守,讓我愛上你,讓你愛上我。
遇見喜歡的人,就要去告白,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做怎麼知道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呢,不做怎麼知道你想做的事情未必就能做得成呢!這種段子並不負能量,我想,年紀輕輕的,為什麼不呢?更負能量的是,多年以後,你喜歡的人告訴你其實他喜歡你很久了,你想做的事情如果當年做,也許會改變你的人生,而此時,你也沒了衝動和年輕氣盛的姿態,只剩下一生嘆息,才可悲吧。
應該早點有個家。
一個人住也是家,二人住也是家。很多人過著不同的生活,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有咖啡店夜店的,也有直接回家買菜做飯刷碗看電視的……其中廣受爭議的,是保守派,和享樂派。
本質上這二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裡面有一個核心,就是家和家能夠給你什麼,其它都是外力。一人如何營造自己的住所和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的要求有多高,會映射到他對家的概念的理解上,年輕時候大家都自我,沒有家庭概念,自然邋裡邋遢,住所也大多隨性而自在,而年長的人會對家的環境有所要求,是因為事業漸漸步入正軌,對條理性要求很高,逐漸就會映射到生活中,回到亂糟糟的家會非常不適,自然也就逐漸改善。
家還可以帶來很多東西,愛和歸屬感能讓你不再孤單,不再覺得無助,讓你覺得有人在等,有人支撐,家可以讓你安全,遠離惶恐,家可以讓你從保守派的無聊與乏味中找到趣味,也可以讓享樂派找到穩穩的幸福。
想法太多未必可以接地氣,穩步踏實未必有創新,但是邏輯見長一定可以讓你脫穎而出。
畢業這些年,創新的價值越來越得到重視,社會化營銷也屢屢爆出驚艷的創意點子讓人拍案叫絕,但是至今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創意見長,我值5K,而是被HR屢屢逼問,你還有別的擅長的東西嗎?
從業四年,我的穿衣風格影響了數十人,言語邏輯影響的更是數不勝數,這裡強調的影響是直接改變了被影響者自身的既成風格。當然最早我也屬於某些品牌、設計、甚至媒體表現形式的被影響者,只不過不同的是,我在用邏輯讓一切在我身上,得以體現。這就是邏輯的強大,強大到你一直在訴求別人,而別人只能被動的接收和吸取。
其實很多事情,是非對錯真的不是唯一的衡量法則,你也不能把事情或者人做簡單的非黑即白的歸類。也就是因為邏輯的關係,我們絕大部分人才是普通人,我不想做個普通人,我希望你也同樣。
不要奢望感化你的老闆,也不要奢望從情感角度博得職場人的理解和體諒。
我口中的老闆,指的是和你存在法定意義上雇佣關係的老闆,也就是你直屬或者間接的匯報人(boss),只要你們的關係不是對等的,如合夥人、契約股權關係、層級相同(總裁和副總裁),那麼就不要奢望走任何情感訴求,你需要做的是創造價值,然後用價值來換取等價物或者一般等價物。要習慣換位思考,換位思考的含義大概是身為一個技術員,要給一個沒有技術背景的人,簡單的成功說明白一個技術問題。
多換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理解和體諒不是,因為這二者的本質都是源於情感本身,所謂情感,在職場裡大部分時候都歸類為不客觀,不客觀便不主流,不主流便小眾,小眾就不會獲得絕大部分的支持率,結果不言自明。
做人性情一些可能得罪人,但是也可以幫你篩選很多虛情假意的人,同樣,追隨內心去做一些決定未必就感性,未必就不成熟。關鍵的事情要慎重,和誰做真正的朋友,跟誰混,娶誰。
生活其實只有兩件事,生,維持生命,活,找些樂子。人也只有兩面,一面在柔軟的胸懷,你要把親人愛人朋友擁抱在內裡,一面是堅韌的背脊,你要暴露給殘酷的現實。
漸漸你會發覺的,值得信任的人越來越少,和盤托出的除了父母就是你的愛人,父母越來越老,漸漸的他們只瞭解你,無法理解你,而愛人,確實是那個少數與你一起承擔到最後的人,沒什麼理由不坦誠,當然,這也導致,娶了什麼樣的老婆漸漸變成什麼樣的人。
出點時間,多一個人呆著,你會明白誰更需要你,你更需要誰。有空整理一下很久或者很久以前的那些碎片式的承諾,雖然它們最終會被時間摧毀成渣,但是你可以回想一下訴說承諾的初衷,會讓你覺得現在的自己確實長大了。當你認識到自己長大了的時候,往往會發現,時間走的更快了。
勿忘初心的確非常重要,它貫穿於你做事的方寸和始終之間,甚至有一個合理的開始,遠勝於一個自己不能接受的結局。過去不重要,但是經歷和從經歷中能體會到什麼非常重要。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麼。我很想告訴他,可能翻過去山後面,你會發覺,原來沒有什麼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