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3月04日訊】根據2006年至2010年的美國社區調查數據,蒙特瓦羅大學的城市社會地理學名譽教授斯蒂芬?希格利編纂出美國最富有社區排行榜,也就是「希格利1000」排行榜。評比過程中,希格利將臨近社區合併成一個社區。根據希格利的研究發現,美國最富有社區的亞洲和拉美居民數量超過以往並且仍有不斷增多的趨勢。
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金三角:金三角座落於格林威治中央,佔地面積達到1英畝(約合4000平方米)和2英畝(約合8000平方米)的豪宅比比皆是。當地的露天場所受到格林威治土地信託基金以及其他保護組織的妥善維護,景色宜人。除了富麗堂皇的豪宅,金三角還以水道、蜿蜒的鄉村路、森林、草地和峽谷著稱。金三角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614242美元,白人佔87.3%,亞洲人佔7.4%,拉美人佔2.5%,黑人的比例只有1.9%。
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布拉德利莊園-朗格伍德:貝塞斯達的布拉德利莊園和朗格伍德座落於華盛頓特區西北部,尤以朗格伍德的住宅最為豪華,當地的很多豪宅都是度身訂造。這兩個富人區均位於著名的麥克里斯花園附近。布拉德利莊園和朗格伍德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99440美元,白人佔80.0%,亞洲人佔8.4%,拉美人佔5.0%,黑人的比例只有3.3%。
馬里蘭州的波托馬克莊園:波托馬克莊園共有42座度身訂造的豪宅,佔地面積可達到2英畝。華盛頓特區近郊一些排名最高的學校均座落於這一地區。此外,這裡距離首都也很近,交通方便。波托馬克莊園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99331美元,白人佔78.1%,亞洲人佔17.7%,拉美人佔5.7%,黑人的比例只有1.3%。
佛羅里達州珊蝴閣的老卡特勒-哈姆默克橡樹區:老卡特勒路位於邁阿密南部,從東北到西南的長度為14.9英里(約合24公里)。這條大道19世紀70年代建造,起於珊蝴閣水道,道路兩旁豪宅林立,風景秀美。老卡特勒-哈姆默克橡樹區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96851美元,白人佔47.9%,亞洲人佔1.4%,拉美人佔47.7%,黑人的比例只有1.5%。
馬里蘭州波托馬克的卡德洛克-帕裡薩德斯:卡德洛克社區座落於波托馬克河一帶,以海軍水面戰中心卡德洛克分部著稱。這一地區到處是體驗極限運動的場所,例如攀岩和水上運動。此外,高爾夫球也是這裡的一項熱門運動。卡德洛克-帕裡薩德斯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95669美元,白人佔73.6%,亞洲人佔16.1%,拉美人佔5.6%,黑人的比例只有3.0%。
伊裡諾斯州芝加哥的東湖岸大道:東湖岸大道座落於芝加哥近北側,擁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社區共有8座出自建築師本杰明?馬歇爾和查爾斯?艾利?福克斯的建築。東湖岸的建築建於1912年至1929年,豪華公寓比比皆是,既有英倫風格,也有法國和義大利風格。東湖岸大道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93454美元,白人佔97.7%,亞洲人佔1.3%,拉美人佔2.3%,黑人的比例只有2.5%。
弗吉尼亞州麥克萊恩的斯韋克斯米爾-多米尼恩:斯韋克斯米爾和老多米尼恩座落於弗吉尼亞州的麥克萊恩。麥克萊恩建於1910年,以《華盛頓郵報》前老闆約翰?羅爾?麥克萊恩的名字命名。斯韋克斯米爾-多米尼恩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62596美元,白人佔59.8%,亞洲人佔16.8%,拉美人佔3.5%,黑人的比例只有2.2%。
加州新港灘的卡梅奧海岸-卡梅奧高地:卡梅奧海岸和卡梅奧高地各有大約150座住宅,每個社區的居民均享有私人封閉海灘。這裡的很多豪宅都建有觀景露臺,可盡情觀賞美麗的海景。卡梅奧海岸-卡梅奧高地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54721美元,白人佔79.8%,亞洲人佔8.8%,拉美人佔3.2%,黑人的比例只有0.2%。
加州新港灘的鵜鶘山-鵜鶘峰:鵜鶘山和鵜鶘峰座落於加州南部的太平洋沿岸,均是封閉式社區,居民擁有180度的視野,觀賞壯麗的海洋景色。這兩個社區各有大有100座住宅,附近便是約翰?韋恩橙縣機場。鵜鶘山-鵜鶘峰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49659美元,白人佔77.0%,亞洲人佔23.0%,拉美人佔4.3%,黑人的比例只有0.4%。
紐約州拉伊的格林海文:格林海文共有兩片海灘,住宅的風格主要以都鐸和殖民時期風格為主,同時還以嚴格的學校系統著稱美國。這裡的學校稅比拉伊其他地區高出大約23%。格林海文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40403美元,白人佔88.5%,亞洲人佔4.3%,拉美人佔4.8%,黑人的比例只有0.9%。
佛羅里達州珊瑚閣的加布勒-塔希:加布勒-塔希佔地200英畝(約合1200畝),距邁阿密的國際機場、比斯坎灣和國家公園不遠。上世紀60年代初,著名工業家亞瑟?戴維斯開始開發這一地區,建造海堤並開鑿運河。加布勒-塔希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31447美元,白人佔48.4%,亞洲人佔3.7%,拉美人佔51.6%,黑人的比例只有0.2%。
德克薩斯州的韋斯特萊克:韋斯特萊克位於沃斯堡,是一個富人聚集區。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這裡的人口剛剛超過700。韋斯特萊克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26590美元,白人佔82.8%,亞洲人佔9.4%,拉美人佔4.8%,黑人的比例只有2.5%。
加州希爾斯堡的希爾斯高地-布魯爾小區:布魯爾小區以上世紀50年代的住宅為主,距聖馬特奧市區不遠,同時與希爾斯高地社區接壤。這兩個社區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19024美元,白人佔70.5%,亞洲人佔12.8%,拉美人佔2.1%,黑人的比例只有0.4%。
紐約州斯卡斯代爾的默裡山-希思科特:希思科特以一座火車站的名字命名,火車站則是以當地名人卡勒布?希思科特的名字命名。蘇姍?露西、琳達?麥卡特尼和麗莎?米內利都是這裡的居民。默裡山?希思科特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16671美元,白人佔88.1%,亞洲人佔9.7%,拉美人佔2.5%,黑人的比例只有2.0%。
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綠道園:綠道園座落於達拉斯北部。1925年,有著「德州現代建築之父」之稱的大衛?威廉斯為綠道園規劃了公共區、園道和公園。德州建築師協會將綠道園評為德州最重要的地區之一。達拉斯最頂級的建築師和設計師都曾為綠道園住宅的翻新改造出謀劃策。綠道園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11549美元,白人佔94.6%,亞洲人佔1.5%,拉美人佔3.2%,黑人的比例為0.
康涅狄格州的圓山-北格林威治:圓山於1996年列入國家歷史遺蹟名錄,當地的一所學校歷史可追溯到1750年。很多工作在格林威治市區或者曼哈頓的金融家和對沖基金經理都在圓山和北格林威治安家。圓山-北格林威治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10848美元,白人佔97.5%,亞洲人佔0.0%,拉美人佔2.4%,黑人的比例為0.1%。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狩獵谷:狩獵谷座落於克利夫蘭東部。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當地人口剛剛超過700。狩獵谷是俄亥俄州最富有的社區,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07214美元。在這個社區,白人的比例佔94.3%,亞洲人佔1.1%,拉美人佔2.7%,黑人的比例只有0.6%。
加州洛杉磯的貝弗利公園-貝弗利峰:貝弗利公園和貝弗利峰均是封閉式社區,座落於洛杉磯西部的貝弗利山。貝弗利公園所在地區幽靜並且安全措施完善,受到名人和富商的寵愛。貝弗利公園-貝弗利峰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502440美元,白人佔80.5%,亞洲人佔6.5%,拉美人佔4.8%,黑人的比例為3.3%。
弗吉尼亞州的麥克萊恩鄉村莊園:麥克萊恩鄉村莊園於1984年開始開發,面積很小,只有30戶人家。這裡的住宅佔地面積通常在0.5英畝(約合2000平方米)左右,風格以殖民時期的建築風格為主。麥克萊恩鄉村莊園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498944美元,白人佔81.0%,亞洲人佔10.7%,拉美人佔4.8%,黑人的比例只有0.7%。
佛羅里達州馬林縣的朱庇特島:朱庇特島奉行嚴格的低密度分區制,是美國人口密度最低的堰洲島之一。包括老虎伍茲、席琳?狄翁和巴爾的摩烏鴉隊老闆史蒂芬?比斯奧蒂在內的明星大腕都在這裡購置房產。朱庇特島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493705美元,白人佔88.5%,亞洲人佔2.6%,拉美人佔6.9%,黑人的比例只有2.0%。
加利福尼亞州康特拉科斯塔縣的迪亞波羅:迪亞波羅座落於舊金山灣區,是大名鼎鼎的迪亞波羅山州立公園所在地。遊戲《暗黑破壞神》的英文名便是「迪亞波羅」(Diablo),以迪亞波羅山的名字命名。之所以取這個名字的原因在於暗黑之父和暴雪娛樂聯合創始人大衛?布倫維克就在迪亞波羅長大。迪亞波羅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492897美元,白人佔89.4%,亞洲人佔4.7%,拉美人佔3.4%,黑人的比例為0.0%。
佛羅里達州珊瑚閣的斯納普-哈姆默克:斯納普和哈姆默克座落於邁阿密南部的珊瑚閣。這兩個社區的很多豪宅建在私人湖和運河岸邊。斯納普-哈姆默克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481124美元,白人佔65.0%,亞洲人佔1.6%,拉美人佔32.3%,黑人的比例只有0.2%。
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大沼澤高爾夫俱樂部:大沼澤高爾夫俱樂部最初由縫紉機發明人艾薩克?辛格的兒子帕里斯?辛格建造,充當一戰老兵的醫院。建醫院的設想最終未能實現,帕里斯隨後將這一項目變成棕櫚灘的第一個私人俱樂部。大沼澤俱樂部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467715美元,白人佔89.9%,亞洲人佔0.8%,拉美人佔6.3%,黑人的比例為1.4%。
馬里蘭州的切維-查瑟村:切維-查瑟村的面積不到0.5平方英里(約合1.3平方公里),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466049美元。在這個富人聚集區,白人的比例佔93.4%,亞洲人佔1.6%,拉美人佔2.8%,黑人的比例只有0.5%。
紐約州哈里森的普爾查瑟:普爾查瑟道路蜿蜒,林木茂盛,萬事達和百事等大公司都將總部設在這裡。上世紀70年代,當地的一些居民試圖讓普爾查瑟脫離哈里森,引發了政府對過度開發的擔憂,「獨立」的夢想最終落空。普爾查瑟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464955美元,白人佔95.1%,亞洲人佔3.4%,拉美人佔4.9%,黑人的比例只有2.0%。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