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經濟變數之五:其他變數(圖)


2014年中國經濟的其他未知變數(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02月23日訊】2014年,中國經濟變數仍在,但已與去年有所不同。在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快速推進(甚至可以說是過快推進)的過程中,金融監管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貓鼠博弈進一步升級。金融創新讓監管者對金融市場運行的行政掌控力下降,反過來又促使監管者出臺更加嚴厲的措施來控制金融活動,從而令金融市場亂象紛呈。這一局面在2014年仍將延續,將會給金融體系乃至整個宏觀經濟帶來巨大風險。

前幾次,我們著重分析了2014年中國經濟存在的四大變數:金融系統的信用問題,市場的資金價格,地方政府債務和美國QE退出。以上列出了。當然,今年的不確定性還不僅侷限於此。其他一些變數可能的不確定性沒有前述四個那麼高,又或者影響沒有那麼大,但同樣值得大家關註:

其一,政府的穩定增長政策。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國內穩增長政策的收放是短期經濟增長波動的主導因素。去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的小幅回升就是建立在穩增長政策的又一次發力之上。過去半年,政府已經多次重申了穩增長的重要性。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下限論」,並公開提出7.2%的GDP增速是就業市場保持穩定的必要條件。這讓各方相信,政府心中是有增長底線的,而這個底線就是7.5%的GDP增速。當增速下滑到這個底線附近時,穩增長政策就會加碼來托底經濟增長。不過,政府會視經濟增長的狀況,相機決定穩增長政策的收放。這意味著相關政策推出和回撤的時點都存在不確定性。

其二,房地產調控。新一屆領導似乎有意識地降低了地產調控的聲調。在中央層面的會議和文件中,地產調控的筆墨明顯少於過去。但這並不意味著地產調控和房價上漲之間的拉鋸戰已經結束。房價一旦呈現加速上漲的態勢,地產調控必然會再次收緊。從2013年下半年至今,全國房價的月環比漲幅已經逐步收窄(儘管漲幅仍然是正的)。因此,未來幾個月地產調控加碼的可能性不大,甚至還存在調控政策小幅弱化的可能。不過,一旦房價上漲再次出現明顯加速的跡象,地產調控的壓力又會重新加大。

其三,財政政策。在2013年「積極財政」的基調之下,財政政策的實際運行結果卻是一點也不積極。2013年全年財政收入增速已下滑到10%附近,創下了次貸危機之後的最低值。但同時財政存款卻有超過20%的增長,為過去兩年多來的最高(在上次財政存款錄得如此高增速時,財政收入增長還處在40%的高位)。這反過來說明瞭2013年財政支出的緊縮。這不僅與「逆週期行事」的現代財政政策理念相差甚遠,甚至連李克強總理最近一直所要求的「盤活存量」也算不上(因為財政存量正在快速增加)。在2014年,財政政策是繼續維持這種緊縮的態勢,還是走向事實上的「積極」,是一個不小的變數

其四,新興市場。曾經是全球投資者追捧對象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褪去光環。中國經濟減速降低了全球對大宗商品的需求,讓資源輸出型的新興市場國家增長難以為繼。此外,不少新興市場經濟體擁有大額外部和財政赤字,讓其在全球經濟的波動中顯得愈加脆弱──去年QE退出預期所引發的資本流出就曾讓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遭受重創。今年,美聯儲QE3正在逐步退出,再加上一些重要新興市場經濟體還面臨大選,有政治方面的變數,這都讓新興市場成為了今年全球經濟中又一個重要變數。

【結語】次貸危機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危機令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大受打擊,也迫使全球各國政府出台大規模政策來穩定局面,從而越來越深地介入了經濟活動之中。這樣,經濟增長與宏觀政策之間形成了耦合──經濟增長決定宏觀政策,宏觀政策又反過來影響經濟增長。因此,危機之前建立在經濟內生動力之上的大趨勢,為後危機時代宏觀政策相機決策所帶來的高頻小波動所取代。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性相比危機之前明顯下降。

在這樣的格局中,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才是絕對的。建立在宏觀政策之上的經濟局面會反過來改變宏觀政策本身(比如,穩增長政策在推動經濟向好的同時,也會降低穩增長政策存在的必要性)。換言之,經濟趨勢會內生出改變趨勢的力量。因此,後危機時代,經濟增長沒有大趨勢,只有小波動。而且波動的頻率還有逐步加快的跡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