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2月13日訊】近日華爾街見聞分享了德意志銀行看好中國在新興市場危機中「一枝獨秀」的五個理由,其中提到中國正在實施數十年來最具挑戰的結構性改革。
但凡事都有兩面,既然是挑戰極高的改革,為竭力擺脫信貸推動增長的經濟模式,著力打擊信貸泡沫、採取去槓桿行動的中國政府就可能因判斷失誤而導致硬著陸。
法國興業銀行(法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就這麼認為。
去年中國GDP增長7.7%。法興預計,如果發生硬著陸,中國GDP年增長可能大跌至2%。受此影響,中國硬著陸一年後,全球增長可能減少1.5%。
姚煒預計,流動性吃緊、打擊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借款限制增加都可能引爆中國的危機,
面對系統性衝擊,中國可能比政府意識到的更脆弱。
姚煒指出,以下兩大事件可能觸發中國危機:
1、2008年的經歷顯示,中國對貿易衝擊不堪一擊。雷曼危機爆發後,中國的出口急劇下滑,兩個季度內失去將近5000萬個外來工就業崗位。
2、更有可能的一種情形是,去槓桿失控。
中國官方顯然希望降低槓桿,第一個跡象是去年6月的「錢荒」,它部分源於決策者有意為之。
去年夏季之後,中國貨幣市場的利率已經回落,但流動性依然比去年上半年緊張,信貸增長速度穩步下降,尤其是影子銀行系統的增長。
法興預計,中國政府還會進一步出臺政策減少槓桿。銀行監管機構會對影子銀行活動實行更嚴格的監管,監管對象包括理財產品,以及小銀行為掩蓋真實企業貸款數據進行的銀行間交易。
此外,姚煒提到,此前人們相信中央有資源、有能力和意願控制正式債務和影子銀行系統的所有債務,這種觀點支持了中國債市。對一些企業債、信用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即使存在擔憂,它們也沒有違約。
而今後為了證明政府決心鄭重其事地去槓桿,中央政府將被迫允許違約。
法興預計,今年就會出現一些金融產品的首例違約。
對於中國硬著陸,法興認為全球受到的直接影響就會是大宗商品和機械工具的需求大減。
法興的商品策略師預計,油價將因此下跌30%。
中國的進口劇減也會打擊亞洲國家和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國,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蒙古都在受害者之列。
也許中國硬著陸對全球GDP最大的打擊還是心理層面的。法興強調,在全球經濟未能站穩腳跟、各央行已經耗盡政策工具之時,中國危機「不確定的衝擊」會使全球企業中止投資和招聘。僅此一項就會使全球GDP增長下降1%。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68美元/年),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