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15萬億美元 中國銀行業面臨崩潰(圖)


朱夏蓮(Charlene Chu)堅持認為中國的銀行業崩潰是必然的。(彭博社圖片)

【看中國2014年02月0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編譯報導)關注個別銀行存在的問題並不會讓你變得有名,但是如果花大量時間研究整個金融體系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惠譽銀行分析師朱夏蓮已經做到了這一點,直到她上個月從惠譽辭職以來的這八年時間,她都一直在警告中國債務的泡沫即將崩潰

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朱夏蓮畢業於耶魯大學,她聲稱,中國已經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信貸擴張的實驗,遠遠超過六年前西方市場的金融危機。

在北京工作的朱夏蓮被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基金經理們譽為「女英雄」,但是卻被中國國內的金融精英視為賤民。

在中國就算是最大的銀行,都是不公開的。朱夏蓮在2009年就警告說,過快的膨脹將會導致大約15萬億美元(9.1萬億英鎊)的信貸,由此催生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熱潮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朱曾經解釋過這一問題是如何出現的,從5年前開始,中國的影子銀行業製造出了相當於整個中國金融系統的巨額貸款。

朱夏蓮去年離開惠譽公司後,轉投了銀行分析公司Autonomous,這是她首次對外發表評論,她仍然堅稱中國銀行業的瓦解並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必將發生的。

「銀行業在五年內已經由14萬億美元增長到了15萬億美元,我們已經沒有辦法阻止中國別出大事了。」她說。

在近幾個星期,中國工商銀行已經從賣給客戶的30億美元(2.97億英鎊)的信貸中退出了,此時看來,朱夏蓮的警告有了特殊的份量。中國工商銀行的舉動引發了擔憂,這可能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的時刻」,在西方2007年信貸危機的早期階段,美國經紀人已開始放棄了幾個次貸資金。

「銀行經常參與背後的這些影子產品,」她說。「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這樣的說法,卻遭到中國的經濟學家和學者們的排擠,他們認為影子銀行和正規銀行部門是分開的,因此,如果影子銀行分崩離析,正規銀行沒有關係。

「我不能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正規銀行部門和影子銀行部門之間有諸多聯繫,工商銀行的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人認為中國接近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用來拯救金融體系的危機。朱夏蓮說,這種樂觀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外匯儲備金並不能用於像人們期待的用途。也有一些分析家認為,到時中國的外匯儲備一點也用不上,當然我並不同意這一觀點。」

然而,朱質疑的是中國當局投錢解決問題的能力,她說有幾個理由可以認為現在中國的危機是不同於西方的。「中國的危機是不同於那些市場能夠自由發揮作用而解決問題的國家,因為中國當局會介入。」她說道。

「關鍵問題是,在某些時候這些一次性問題會不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波動?到那個時候當局就很難用他們的舊招數來解決這些一次性問題了。」

有如此的遠見,卻並沒有使朱夏蓮更出名,她的前僱主惠譽公司,是過去14年來首家減少中國的信用等級的國際三大主要信用評級機構之一,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朱夏蓮的分析。

惠譽和朱夏蓮都謹慎對待她曝光中國銀行業問題所帶來的對其公司中國業務的影響。

朱承認她的觀點使她的工作變得更加的困難,特別是在通過良好的數據揭示中國系統內部的問題時。另一方面,她補充說,不被「黨的路線」所影響,她比別人更能夠冷靜的分析中國。

「我還是覺得,到了最後,對於現在發生著的事情如果我以局外人的身份就不會傷害我太多。」不遵從黨的路線,朱到中國考察「鬼城」建築的第一手資料,開發商們聲稱城中都住了人,但是除了一些散在的維修工人和越來越沮喪的「創業者」外,當地看起來很荒涼。

「奇怪的是你偶然間會看到一些看起來是空的房子,但卻被說是已經售罄了,」朱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局面,但我最後還是覺得,房地產建設在過去幾年的投資數額是巨大的,但還有很多工程項目還在運作中。這使人們有明確的理由擔心中國真的已經有了房地產泡沫。」

這個泡沫的爆裂可能會留下一個不一樣的中國,而危機後的經濟是朱最擔憂的。

如果像西方國家一樣,在崩潰之後實施新的規章制度,朱擔心中國可能會難以適應經濟增長的放緩。

朱說,許多中國的政策精英們也意識到了中國出現的浮士德式契約式的問題,但是,隨著經濟和政治體制如此依賴於保持7%的增長率,近期都不會願意解決這個難題。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雖然危機現在看起來糟糕,但是如果允許目前的狀況持續下去,只會使最終情形變得更差,特別是對更廣泛的國際金融體系來說。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