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明】再造王室 大唐中興名將--郭子儀(組圖)


大唐中興名將--郭子儀

【看中國2014年02月03日訊】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太原。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戰亂,歷事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封汾陽王,世稱郭令公。他年過八旬還曾帶兵征戰,獨力撐天,是一員「再造王室」、挽狂瀾於即倒、使大唐江山社稷轉危而復甦的名將。一生戎馬,功蓋天下。史書上說:「天下以其身為安危殆30年。」中唐戰亂時期有好幾次面臨社稷崩潰的危難,都是他在關鍵時刻出面化解了危機,挽救了瀕臨滅國的大唐王朝。

郭子儀治軍寬厚,待部下非常好,頗受士兵愛戴。他又足智多謀,威震四方,敵軍都很害怕他。朝廷中手握重兵的將領,對他也是尊重異常。節度使田承嗣圖謀不軌,驕縱蠻橫,但是見到郭子儀派去的使者,即西向而拜,並指著自己的膝蓋說:「我這膝蓋不向人下跪已經多年了,現在要為郭令公下跪。」將軍李靈曜盤踞在汴州(今河南開封),不管公私財物,只要經過汴州,一律扣押。只有郭子儀的糧餉、武器,不但不敢搶掠,還派人護送過境。

郭子儀屢次為朝廷立了大功,因此在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後來他的官越做越大,然而終其一生,卻「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做人做事都相當成功,堪稱是軍人、大臣的楷模。這與他性格寬厚,忠心耿耿,處事謹慎,不居功自傲,不以勢壓人,凡事以國事為重很有關係。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當時另一個大臣魚朝恩指使手下盜挖了郭子儀祖墳。祖墳被盜,朝廷內外氣氛十分緊張,擔心他不會就此了結,甚至可能發動政變。當代宗皇帝提起此事向郭子儀道歉的時候,他流著淚說:「我長期帶兵,對士卒管束不嚴,有時就發生部眾盜掘墳墓的事。如今我祖墳被盜,這是應得的報應,與他人無關。」盜墓之事最終才不了了之。

中國歷代狀元之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的人,就是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功蓋當世,位極人臣,雖累經磨難卻能得善終。唐代史臣裴垍評價他說:「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君子不之罪。」

善戰平定安史之亂 威名震懾吐蕃大軍

郭子儀出身官吏之家,父親是壽州刺史郭敬之。郭子儀早年正是盛唐時期,但是並未受重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時,被封為朔方節度使(治所在今寧夏靈武),奉詔討伐叛軍,他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今河北正定),擊敗史思明,收復河北。此時郭子儀曾建議皇帝北取範陽,直搗叛軍虎穴,以減輕潼關之圍,但是唐玄宗不允。這種失策種下了日後晚唐藩鎮割據的禍根,亦成為最後唐朝滅亡之遠因。天寶十五年(756年)郭子儀與回紇聯軍平定河曲,次年春天收復河東(今山西永濟)、馮翊(今陝西大荔),併進攻潼關,大敗崔乾祐,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經過幾年艱苦的征戰,終於平定了叛亂,使朝廷轉危為安。因此,當郭子儀返回長安的時候,新繼位的肅宗皇帝親自到長安東郊相迎,並拉著郭子儀的手說:「國家再造,都是你的功勞啊。」唐肅宗即位後,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黨項等乘關中空虛,進兵東犯。長安被吐蕃軍隊佔領,唐代宗逃往陝州(今屬河南)。惶急之下,只好請出郭子儀,當時郭子儀因為被人誣陷,早被奪了兵權,在家歇了好一段日子了,接到命令的時候,他手裡已沒有多少士兵,但毫不遲疑,只帶二十餘騎出發。他一邊派人去商州招撫潰散士兵,一邊又調武關防兵出藍田(今陝西藍田縣),向長安進發,他虛張聲勢,設疑兵擾亂吐蕃軍心,讓百姓傳呼:「郭令公從商州調集大軍,來攻長安了。」吐蕃兵將聽到郭子儀到來非常害怕,連夜撤出長安。代宗皇帝回到長安後,感慨地對郭子儀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隴右(今甘肅東南)節度使僕固懷恩原來是郭子儀部下猛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勞很大,但朝廷的封賞令他不滿意,又因為被人構陷,於是起兵反叛。懷恩是當世猛將,朝中無人可敵,只好請郭子儀前去平叛。懷恩的部下都曾經跟隨過郭子儀,聽到郭子儀要來,發生了分化,互相攻殺,軍隊大亂,僕固懷恩無奈,只得率300親兵逃往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郭子儀到達汾州(今山西汾陽縣)時,懷恩的部下紛紛歸順,河東局勢安定。僕固懷恩心中不服,於是向吐蕃、回紇借來10萬大軍,從靈州向長安進攻。朝中文武百官,又是一籌莫展,皇帝惴惴不安,立即讓郭子儀率軍出鎮奉天(今陝西乾縣)。僕固懷恩率領10萬大軍,橫衝直撞,旁若無人,來到奉天,只聽戰鼓咚咚,殺聲震天,奉天城外,唐軍擺成一字陣勢,非常嚴整,當中豎著一面帥旗,隨風飄揚,旗上大書一個「郭」字。吐蕃、回紇兵一聽郭令公的大名,都嚇得丟盔卸甲,四散逃跑。僕固懷恩只好帶領殘兵敗將,退回靈州,郭子儀不戰而勝。

文人武將相惜 成就千古佳話

郭子儀早年當兵的時候,有一次得罪了上司,被判死刑,在走往刑場的路上,竟然昂首闊步,毫不慌亂。這一幕恰好被從此地路過的大詩人李白看到了,李白為他的英雄氣概所折服,不禁嘆息道:「這是難得的人才啊,殺掉真是太可惜了。」因此馬上出面找其上司說情作保,將郭子儀免除死罪,從死亡的邊緣上救了下來。

此後,郭子儀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參加武舉考試,考中了武狀元,被任命為軍事官職。後來履立戰功而晉升,到安史之亂時,他已經是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當世人閱讀流傳千古的《早發白帝城》一詩之時,沒有人想到此時的詩仙李白也是剛剛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之時,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隊伍,想協助他平亂,但是後來被唐肅宗忌之,殺李璘,李白因「從逆」被抓捕,依法理應斬首。由於得到朝中大將郭子儀以自己的官爵力保,李白才得以免去死罪,遇赦而還,被改判為流放夜郎(今貴州)。

如果沒有此前李白的力保而錯殺了郭子儀,叛將安祿山、史思明就沒有了剋星,朝廷沒有得力的戰將去平定「安史之亂」,大唐王朝的歷史可能為此會縮短150年;郭子儀知恩圖報,在關鍵時刻也搭救了詩仙李白,這種文武相惜的因果循環成就了「善有善報」的千古佳話。

沙漠遇仙女  預知未來事

據《太平廣記》一書記載,郭子儀起初在沙漠邊塞當兵駐防之時,因為到京城催軍餉,走到離銀州十幾里的地方,天空忽然刮起了風暴,頓時飛沙走石,天地昏暗,再也無法向前行走了,只好躲進道邊的一間空屋裡打了地鋪住下。

這天夜裡,忽然房子左右一片紅光,抬頭看,只見空中有一輛華麗的車子慢慢降落下來,車上的錦繡圍帳中坐著一個美麗的女子正俯身向下看。郭子儀急忙跪拜祝告說:「今天是七月初七,您一定是天上的仙女降臨了,請賜給我富貴和長壽吧!」仙女笑著說:「你能得到大富大貴,也能長壽的。」說罷,車子又慢慢升上天空,那仙女一直看著郭子儀,很久才消失。

郭子儀後來果然由於戰功而官居高位,大富大貴,聲名顯赫。唐代宗大歷年初,郭子儀鎮守河中時,得了重病,三軍部下十分憂慮,郭子儀就請來御醫和幕僚王延昌、孫宿、趙惠伯、嚴郢等人,對他們說:「我雖然病很重,但我自己知道決不會死的。」接著他就把在銀州遇見仙女的事說了,大家這才放了心,都向他祝賀。後來他官做到太尉(最高軍事統師)、尚書令(宰相),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活到85歲才去世,驗證了仙女所言不虛。


郭子儀出將入相,德才兼備

遭人陷害屢被解除兵權  單騎赴會巧舌談笑退敵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奉敕引兵赴鳳翔,途中在白渠留運橋(今三原東南)擊敗安祿山手下悍將李歸仁的鐵騎五千人。同年五月,他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清渠(今西安以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隨元帥廣平王李俶率唐與回紇合兵十五萬人,再與安守忠、李歸仁交戰於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之北,回紇兵繞到叛軍後方,前後夾擊,殺敵六萬人。最後收復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唐軍威儀再度得以重現長安。

其後,唐軍乘勝東進,於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大敗安祿山的叛軍嚴莊、張通儒等十五萬人,迫使安慶緒渡黃河,退回相州。東郡洛陽復歸。郭子儀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史思明從範陽率軍救安慶緒,雙方大戰於安陽河(今安陽北)北。雙方列陣接戰,廝殺難分難解,此役最後由九個節度使率領、號稱六十萬人的唐軍潰敗(鄴城之戰)。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者宦官魚朝恩,不懂軍事,並無指揮才能,卻將戰役失敗之責歸於郭子儀。郭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閑官。

寶應元年(762年),太原(今太原西南)、絳州(今山西新絳)軍兵叛亂,朝廷恐懼,封郭子儀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又遭宦官程元振離間,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亂攻佔河隴地區,程元振知情不報,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縣(今陝西乾縣),京師震撼,直逼長安,朝廷再度啟用子儀為關內副元帥。此時吐蕃軍已渡渭水,迫唐代宗棄長安東奔陝州,郭子儀循秦嶺至商州(陝西商州)收集散兵數千人,以智取勝,白天擊鼓張旗,夜間多處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於是長安光復。十二月,代宗回長安,郭子儀到滻水迎接。代宗羞愧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廣德二年(764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造反,引回紇、吐蕃十萬軍進攻關中。郭子儀埋伏於乾陵(陝西乾縣),回紇、吐蕃軍知其有備,不戰而退。

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唐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下嫁郭子儀第六子郭曖。十月,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在涇陽(今屬陝西)被回紇所圍。因為他在回紇素有威望,親率幾名隨從到前線,曉以大義,親自說服回紇大帥藥葛羅與唐結盟,反將吐蕃擊潰,穩住關中,長安之危遂解。此後,郭子儀駐守河中(今山西永濟西)、邠州,又數次擊退吐蕃入寇。

大歷十四年(780年),唐德宗李適繼位,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六月,郭子儀去世,時年85歲。《舊唐書·郭子儀傳》中記載:「德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陪葬建陵,…舊令一品墳高丈八,而詔特加十尺。」

本文留言

作者貫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