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中國人過年回家難

【看中國2014年01月31日訊】 「每逢佳節倍思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要「不遠萬里,回到家裡」,過年期間和親人團聚。可那是一條「萬水千山‘不’等閑」的艱難之路——中國電視播出,在火車站,人山人海,排長龍購票,名副其實一票難求;在站臺,萬頭攢動,如同大包小包落玉盤,湧進火車;在車廂,寸土千金,一座難求,無數人的旅行一路要站幾十個小時。媒體報導說,每到過年期間,就有學生流、民工流、探親流,形成中國客運大高峰。

官方媒體熱衷炫耀中國經濟增長居世界前列、外匯存底天下第一,可是有那麼多的資金,為什麼中國政府不能解決一個回家的運輸問題?

當然,中國人口多(14億)是個重要原因,而且中國人又有濃厚的家庭觀念,一年到頭,總要回家團聚,包餃子,吃年夜飯,在爆竹聲中迎來大年初一。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在2013年春運期間,中國流動人次多達34億。今年春節預計增至36億人次。這個數量本身,就增加了春運的難度。

從1994年(維基百科提供的最早統計年份)開始的春運統計來看,中國歷年的主要運輸工具是公路,直到2013年春運,仍是如此。在34億人次中,公路運輸佔31億。但中國的公路里程,人均起來卻非常有限,到2006年時,只有5.8厘米,即一支香菸的長度。到了2013年,才剛超過六厘米。

中國雖在建造高速鐵路,但畢竟里程更有限,春運期間(新年前後30天),中國全部高鐵運輸的人次只有2.4億,還不到公路運輸的14分之一。

迅速增加公路、鐵路都是不容易的,有個佔地(搬遷)等等因素。所以中國最需要、最應該發展的是航空運輸。

像在美國,到了感恩節、聖誕節等重大節日,美國人也是全家團聚,但美國就沒有中國那種一票難求的困境。這不僅因為美國有四通八達的公路(而且絕大多數都不收費),更因為美國的飛機民航業非常發達,成為主要運輸工具。

美國的運輸情況跟中國正相反,在美國是乘飛機的人最多,佔絕大多數,其次是火車,坐汽車長途旅行的則很少。手邊有個美國2000年的運輸資料,當年美國乘飛機的人次有7億,坐火車的是2250萬人次,而坐汽車長途旅行的比例更小。據統計,美國的天空每天約有五萬架飛機,如果每架載二百乘客,等於每個月把整個美國三億人口運到天空一次。

而中國的情況跟美國正相反,坐飛機的最少,(據2013年春運統計)只有3800萬人次;坐火車2.4億;乘汽車的31億人次。

從常識來看,火車和汽車都受到線路等限制,但飛機則可以開闢很多航線。中國想解決春運難題,只有更快地發展航空業。但中國的航空運輸為什麼發展緩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的民航像中國其他大企業一樣,被政府壟斷,是國營的。而哪裡是國營的,哪裡一定是官僚主義,管理不善,缺乏效率,甚至導致經濟災難。

人類的歷史早已證明,成功的一定是私有制,而國營一定失敗。人類進入21世紀的全球化,其實就是全面市場經濟化,就是拋棄國營化,拒絕政府壟斷。因為只有市場,才有真正競爭,而真正的競爭,才會有優質的服務。

在市場競爭下,票價才會降低,因為要爭奪顧客,就要削價。同時還要開闢更多航線,增加航班。在市場經濟下,只要有需要,就一定有「提供」;企業要賺錢,就得提供更多服務,更好的服務。美國有幾十家民航公司,全部都是私營的,競爭激烈,不斷有哪個航空公司(因經營不利,缺乏競爭力)破產,或被其他公司兼併收購的消息。

市場經濟的競爭,使美國航空業發達到居全球之首。1980年代,世界上半數的航空飛行是在美國。僅美國最大的「美洲航空公司」(AA)及它屬下的American Eagle就有飛機超過1000架,每天航班4200多,服務全球250個城市。

美國的航空線像蜘蛛網,四通八達,不管住在美國的哪個角落,都有連通全國的機場。美國有19700個飛機場,私人飛機超過30萬架。每天約有2百萬人乘飛機,飛機是美國人出門的首選。不僅因為它方便、省時間,票價也不貴,還在於在所有交通工具中,飛機相對最安全。據最新統計:空難死亡的概率是4500萬分之一。遠遠低於公路及火車。

中國雖已往資本主義的路子上走(美其名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民航、鐵路等運輸業,如同鋼鐵、石油、軍工等大企業一樣,還是被國家壟斷,被政府控制,還是百分之百國營的。在這種國家壟斷下,就不會有航空業的迅速發展,更不會有健康的競爭,中國的民航班次航線不僅有限,票價更不會迅速降下來。這種一票難求景觀,很難有什麼改變。

美國的汽車、航空、石油、礦山、金融、電訊等各領域均實行了私有化,近年甚至監獄和消防都往私營的方向走,美國已有近30個州的二百所監獄交私人公司管理,三分之一的消防隊已私營。

充分的私有制才能帶來真正的市場經濟,其核心是消費者決定一切,即米塞斯說的「消費者主權」,通過消費者選擇,優勝劣敗。包括美式民主制度,也是這種自由市場原則的產物,消費者像選擇物品那樣,選擇國家領導人,還定期換口味,要真正的實惠。這條西方國家都一直在成功地走的道路,也必將是中國的唯一選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曹長青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