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燦的盛唐畫風——閻立本《步輦圖》(圖)

【看中國2014年01月23日訊】自公元618年李淵廢隋皇楊侑稱帝,至公元907年李柷讓位於梁王朱全忠,評點290年的大唐江山,不少史論家將「貞觀」和「開元」並列為盛世雙峰,但只有政治清明、軍事強大、經濟繁榮的「貞觀之治」才真正達到了「萬邦來朝」的盛世,太宗李世民亦被稱為「天可汗」。詩聖杜甫雖曾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鐘粟」之句來頌揚玄宗李隆基的「開元」,但比起「貞觀」雄強博大的萬千氣象自然就顯得小氣了許多。

無論是源自慎終追遠的思古幽情,還是出於借古開今的歷史研究,人們常常會感嘆,如果能有一臺攝影機將這些宏大的歷史場景拍攝下來該有多好啊!雖然這如同「南人夢駝」「北人夢像」一樣不可能,然而唐朝的丹青聖手閻立本卻為我們消弭了這種缺憾,他所繪製的《步輦圖》生動而清晰地記錄下了一個初唐的重大歷史事件。


步輦圖(國畫) 38.5×129.6厘米 閻立本

閻立本(601-673),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人,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其兄閻立德都長於繪畫、工藝及建築工程。閻立本繼承家學,尤擅繪畫。太宗時曾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時由將作大匠升任工部尚書,最後官居右相之職(當時的左相姜恪以戰功擢任,所以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以丞相之位兼畫家之職,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步輦圖》畫的是貞觀十五年(641年)春,唐太宗接見吐蕃王松讚干布的使者、相國祿東讚來長安和親,議娶文成公主的場景。畫之左側三男子面向唐太宗,一人身穿紅袍,虯髯執笏,為引班的禮官,中間是身著西域流行的聯珠紋袍的祿東讚,他拱手肅立,神情敬畏。後面跟著身穿白袍的內官。步輦即移動的坐榻,唐太宗端坐其上,威嚴自若,而又顯得疏朗睿智。六宮女抬輦,三宮女在兩旁撐扇、持華蓋,各具姿態。尤為難得的是畫家將抬輦、撐扇、持華蓋的眾宮女處理得錯落有緻,正側不一,但她們的顧盼神情無不投射在太宗身上,眾星拱月般凸顯出主人不怒而威的特殊地位。此刻左邊覲見三人微微仰望和太宗略略俯視的目光正交流融匯在一起,組織出一個富有節奏又和諧統一的完美樂章。

若在《步輦圖》上再仔細考究,我們可以從矜持的祿東讚的神態中讀出這位不辱使命的外交家的智慧,可以相信新舊唐書上所記載的,他在應對太宗的「三難」之問時,用太宗的頭髮之數來比喻天上的星星、用螞蟻嗅糖來巧穿九曲之珠、用綠蜂飛繞從百位佳麗中辨識出文成公主的故事或許並非傳奇。

我們還可以從太宗若有所思的神色中,推想到這位從善如流的王者,此刻也許正在咀嚼賢相魏徵的諍言之諫:「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毋庸置疑,身為右相的畫家閻立本,一定也是「和蕃聯姻」這一重大外交決策的參與者,故而才能入木三分地刻畫人物,使千年以上唐史的這一幕在我們的眼前復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閻立本的筆法線條,不再是晉時的「春蠶吐絲」,而是細勁堅實、凝重有力的鐵線描。他又善施硃砂、石綠,將相生相剋冷暖色彩調和成「綃銀作月色布地」。中國人物畫至此終於從六朝的「跡簡意淡」「雅正精緻」逐漸走向「煥燦而求備」的盛唐畫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