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對嚴重水污染危機,解決之道何在?(圖)

【看中國2014年01月27日訊】《南華早報》1月24日報導,國際公共衛生顧問凱撒·切拉拉說,或許中國承認了目前面臨的水資源危機及嚴重程度,但中國不應該把重點放在昂貴的引水工程,而應在改善水源污染問題,減少用水量方面下功夫。

就在大家聚焦在中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同時,另一項同樣影響人們健康和國家發展的危機正悄然醞釀中:缺水危機。

據報導指出,氣候變遷、城市化加劇及中產階級的崛起都加速了用水需求,2030年將因缺水造成農作物短缺。

缺水是由於水源的嚴重污染所致。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表示,2011年全國有750億噸廢污水排入河流,中國的河流多達40%被嚴重污染。

他說:據推測,全國有2/3的城市嚴重缺水,有近3億農村人口飲用水不安全,有超過400萬公頃土地的灌溉用水被污染,這對作物產量、質量和食品安全都產生了嚴重影響。

水源被高度污染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工業化快速發展的結果,長江及鄰近的飲用水源區化工廠林立,化工廠有毒化學物質如鎘、鉻等廢水被直接大量排入這些河川中。

中國地質調查局去年的一份報告發現,中國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國環境保護部估計,中國主要水系約25%的水污染嚴重,甚至無法用於工業或者農業。監察機關官方數字顯示,中國每年有1,700起水污染事故。

矛盾的是,中國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然而,水資源分布極為不均,南部多水,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北部普遍缺水嚴重。

據中國水利部發布的首個大陸水利普查報告的資料顯示,中國在最近20年,消失了28,000條河流,這引起了環保人士和政府官員的嚴重擔憂。儘管一些官員認為,這樣一個數字上的差異是由於50年代的估計不準確,繪製的地形圖不完整所致。但專家認為,一個河流消失更合理的解釋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過快及環境保護不力的惡果。

此外,中國控制了幾條亞洲重要河流的源頭,如額爾濟斯河、湄公河和雅魯藏布江,並在這些河流的上游筑壩,中國這種不顧環保、破壞生態的做法,已引起了下游國家的抗議活動。

中國此舉可能對下游國家造成嚴重後果,不是水量減少,就是洪水氾濫成災,另外還有泥沙沉澱淤積等,影響各種野生動物的繁衍以及下游人們的生活。

為瞭解決水資源短缺,中國政府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造價估計超過美金800億,是三峽工程的2.5倍,世界上最大最貴的水電工程項目。

南水北調的目標是每年從南部地區轉移450億立方米的水流往北方。

如此巨大工程的缺點很多,除了工程本身耗費巨大之外,最重要的是有超過30萬人民被迫遷移讓路運河,這些移民的生活未能妥善安置,許多人遠離家園生活在貧困中。

此外,如此龐大的工程項目可以摧毀南部河流的自然生態環境與破壞人體健康。

由於對南水北調的水本身質量的疑慮,將已鹽化的水源水質脫鹽也是考量的方法。然而,環保人士及南加大公共衛生教授張俊峰卻認為,使用脫鹽的方法製造乾淨水的過程,一樣會產生大量的腐蝕性二次廢水。他說,脫鹽法只是表面上解決水源問題的速成法,最終還是鼓勵人們浪費水資源。

專家認為,政府應著眼於對有限水源更合理的分配與利用,減少對水的需求,並通過水源污染控制。並且制定對工業和農業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的法規規定。

此外,新建城市應考慮到水源充足、供水設施完善之地,並且嚴懲污染水源者。不過專家們還是一致的認為,解決中國水危機不在技術層面而在政治層面。

點擊看原文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