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尊四噸重,八英呎高的銅像,就是哥大校園的靈魂人物Alma Mater。她是美國雕塑家Daniel Chester French 1903年作品,她雙腿之上放著聖經,雙手高舉,倡導著「上帝是指引明燈」的箴言。Alma Mater在拉丁語中指「養育生命的母親」,在羅馬時代是女性神祇的代表,現代則代表了大學和學院,帶有「母校」的意思。
【看中國2014年0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穆笑晨綜合報導)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面積是常春籐盟校中最小的,僅佔6個街區。其名來源於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與「山姆大叔」相對應,「哥倫比亞」(女性的名字)也是美國的代稱。哥倫比亞大學在大部分排行榜中位列4到10名。為什麼這樣一所「小」學校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呢?
1、佔盡地利
哥倫比亞大學也稱「哥大」,成立於1754年,是全美第5古校。她位於紐約曼哈頓,在中央公園北面,佔盡了紐約的地利。紐約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及時尚界,聯合國總部也在這裡,因此紐約被公認為「世界之都」。哥倫比亞的學生在聯合國學政治,在華爾街讀金融,在百老匯看戲劇,在林肯中心聽音樂,要想不領先都難。學生更可在讀書的過程中,就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機會。
2、學生運動
有一個笑話形容哈佛學生「驕傲」的程度(也有人解讀為「了不起」的程度),「換電燈泡需要幾個哈佛的學生?」答案:「一個。一個哈佛學生拿著燈泡,然後全世界會繞著他轉。」哥大開啟了美國二戰後大學生反戰示威活動,成為學生運動的象徵。所以同樣一個換電燈泡的笑話,對哥大的答案卻不同。「換電燈泡需要幾個哥大學生?」 答案:「76個。1個人換電燈泡,50個人集會抗議電燈泡的權利不應被剝奪,25個人集會聲援換電燈泡的行動。」
2007年9月24日,哥大校長鮑林格(Lee Bollinger)請很受爭議的伊朗總統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來哥大演講,當他介紹伊朗總統出場時,用「伊朗總統是心胸狹窄的殘酷獨裁者」來形容,鮑林格一舉成名,這彰顯了哥大「自由學術」的一貫風格。她久遠的學生運動傳統,吸引了許多政治理念激進的學生們,塑造出獨具風格的人才。
3、核心課程
哥大是美國最早進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實施美國大學中最嚴格、最艱深的核心課程。哥大核心課程的基礎是公認在常春籐盟校中最難的兩門基礎課:「當代文化」和「人文文學」。基礎課程包括當代文學、人文文學、哲學、邏輯、辯論。還有古典音樂、古典文學等,都非常的難,目的是要徹底提升學生的素質,打開學生頭腦中的鎖。此外,商學院開設了50多門語言的小課。加之許多全球性企業就在紐約,70%的MBA都能流利的說多門外語。
4、哥大概況
哥大由3個本科生院和13個研究生院構成。現有教授3,000多人,學生20,000餘人,校友25萬人遍佈世界150多個國家。學校每年經費約20億美元,圖書館藏書870萬冊。哥大綜合學術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其中教育學院、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和新聞學院都出類拔萃。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策獎是美國文學和新聞界的最高榮譽。哥大教育學院是全世界最大、課程設置最全面的教育學院之一。
5、哥大校友
哥大的歷屆畢業生和教職員中累計有96名諾貝爾獎得獎者,著名校友包括:4位美國總統、26名其他各國元首、9名最高法院大法官、10位紐約州州長和14位紐約市市長。股神巴菲特、NBA總裁斯特恩、哲學和教育學大師杜威、陶行知、梁實秋、李政道等也在這裡留下了青春的腳步。多數哥大新聞系的校友也在美國三大電視網擔任要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