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腕表歷史掠影(圖)

【看中國2014年01月09日訊】伯爵在超薄腕表製作領域可謂頗有建樹,這與其百年製表歷史休 戚相關。100多年前,在大雪皚皚的冬季,當瑞士侏羅山區La Cote-aux-Fées小村的人們畏縮在自家火爐旁閑談時,19歲的Georges-Edouard Piaget卻在自家的農莊裡全神貫注地研究鐘錶製造技術,就是這個毛頭小夥子為伯爵的百年輝煌奠定了基礎。1911年Timothée Piaget接管伯爵,勵精圖治後,伯爵的質量得到了業界的認可,諸如歐米茄、卡地亞等品牌也開始採用伯爵機芯。奢華與精準,漸漸成為了伯爵的品牌標誌。

如果伯爵慣性地發展下去,那麼到現在,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土豪」,而歷史的前進總需要一兩個人物的推動,隨後伯爵家族Gérald與Valentin的出現,讓伯爵在超薄製表領域獨領風騷。
 
在20世紀上半葉之前,無論是懷錶還是腕表都十分「厚重」,而Gérald與Valentin則標新立異地著力於將機芯的尺寸變小,以及採用更加新穎的造 型來展示腕表的美感。戒環表、金幣表、超薄腕表等作品相繼問世。機芯和腕表的超薄化進階之路,讓伯爵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也開啟了一場製表業的革命 。
 
提起複雜腕表,我們常常把 「陀飛輪」、「萬年曆」、「計時碼表」等表款掛在嘴邊,其實超薄腕表算是最低調的「複雜腕表」了。單從外表看,超薄腕表其貌不揚,惟有從側面才能瞭解它的 獨特之處:厚度比普通腕表薄了很多。這在一般人看來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機械表構造有所瞭解的人知道,其技術含量最高的地方就是超薄機芯。機械表機芯由「原 動系統」、「傳動系統」等幾大系統和幾十甚至上百個零件組成,要將這麼多的零件組合在一起盡量超薄化,還要保證正常運轉,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一般來 說,手動上弦的機芯厚度在3毫米以內叫作超薄機芯,而超薄自動機芯的厚度則在5毫米以內。
 
1958年,伯爵推出了歷史性的產品,成功地研製出了厚度僅有2.3毫米的12P機芯,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薄的自動上鏈機芯。將成百上千的機芯零件加工得薄 如蟬翼,並完美地嚙合在一起正常運轉,沒有長年累月的技術儲備是絕對達不到的,用「厚積薄發」一詞來形容超薄腕表的製作實在貼切不過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