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筆下的UFO(圖)

【看中國2014年01月04日訊】清代人所畫的《赤焰騰空》,其中「赤焰」即為今天所說的UFO

雷鳴電閃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但令科學者感到驚奇的「球狀閃電」卻是罕見的。閃電形如圓球狀大小,顏色怪異多變,速度有時非常緩慢。喜歡追逐過堂風隨自然飄遊滾動,當它碰到障礙物時,常會爆炸而發出巨響,瞬間就會無聲無息消失不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不明飛行物現象的國家之一。浩瀚中國古書中有太多的記錄,無法用天文知識及一般常識來解釋。任何一位堅決否定飛碟存在的人,面對這些歷史上的記錄,只有瞠目結舌的份。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飛車」等民間傳說,以後又有「赤龍」、「瓮」、「盂」等酷似現代目擊者對此不明飛行物的描述或記載。如《莊子》、《拾遺篇》、《御撰通鑒綱目》、《二十四史》、《山海經》等。詳見1621年《明通鑒》載,明熹宗天啟元年二月廿二日,遼陽有數日並出,又日交暈,左右有珥,白虹彌天。天上出現數個太陽,更妙的是那「左右有珥」的描述,明白指出這個發光體的形狀就像當今大家熟悉的圓盤狀中間突出的UFO。此外在許多地方志中亦有對此類奇聞異象有極為豐富詳細的實錄記載。「丁醜歲七月十七日,揚州一士子夜讀,忽北首牆上,光明若晝,以為鄰人失慎重,急趨出視之,則天半有一紅球,大如車輪,華彩四射,流於雲端,隱約有聲,餘光越三刻,始斂盡焉。次日,通城轟傳,所見皆一,是夜,秦郵甓社湖中光更朗,若自南直駛西北,後亦無所征驗雲」。「蘇城於七月十六日,有火光一道,大若車輪,自東而西,如星之隕,如電之擎,露露有聲,門外居民悉見之」。以上兩段文字,對不明飛行物之描寫,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它如車輪之大小,發光強調甚巨,有生響,或自南至西北,或自東而西,飛行速度之快,如「星之隕」,「電之擎」,目擊者眾多,全城居民「所見皆一」,而其出現之地,皆在揚州附近,與沈括所記述的「揚州明珠」及東坡夜遇「炬火明之」,恰恰巧合如一。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在一首詩中精彩的描繪:蘇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遊金山寺。當時月黑星稀,突然江中亮起火球持久不散,這一奇景讓蘇深感迷惑,於是在《游金山寺》詩中記載了這千古奇觀︰「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如此形象的描述便是例證之一。

北宋著名自然科學家沈括用「地學說」來解釋UFO現象也頗為生動。在其《夢溪筆談》中載有不明發光物事件︰「盧中甫家吳中,嘗未明而起,牆柱之下,有光熠然,注視之,似水而動,急以油紙扇挹之,其物在扇中轘漾,正如水銀,而光焰熠然,以火燭之,則了無一物。魏國大主家亦常見此物。李團練評嘗與予言,與中甫所見無少異,不知何物也」。又有「內侍李舜舉家曾為暴雷所震,入廟之西室,雷火自窗而出,赫然出檐,人以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牆壁窗紙皆黔。有一木格其中雜貯諸器扣者,銀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寶刀極堅鋼,就刀室中熔為汁,而室亦儼然。」沈括詳細地描述了暴雷運行的全過程,它自天空進入而出,眾人都以為房屋火而驚恐萬狀慌逃避之,但電閃雷鳴過後,房屋並未曾火,一切都安然無恙,只是牆壁窗紙燻黑罷了,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屋內木器家惋及木架上的器皿雜物均無損,其中易燃的漆器都未被電火燒燬,相反鑲嵌在漆器上的銀飾,卻全被電火燒燬,其汁熔流在地上,還有那口鋼質堅硬的寶刀竟熔化如水。使人感到驚訝的是,古代一般用竹木、皮革製作刀鞘,而刀鞘卻完好無缺真乃怪哉。上述奇異現象,令沈括及當時的人們都迷惑不解,為什麼會有這球狀閃電?火球奇特的能量來自何方?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也無法對這些奇異現象作出準確的圓滿解釋,成為歷史上困擾人的一個懸案。沈括是很嚴肅的學者,所言鑿鑿,生動細緻。

儘管如此,對於此光究竟是為何物,沈括並未輕率下結論。倒是近年有天體科學家看到《夢溪筆談》中這段記載後,大膽地推想這可能是天外客飛碟的光臨。果真是這樣,這倒成了人類關于飛碟的最早的文字記載了。1985年12月,鎮江舉行紀念沈括逝世890週年學術討論會,時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席澤宗的首席發言中提到:「人們注意到《夢溪筆談》第369條,認為可能是古代已有UFO飛降地面的證據」無獨有偶,清代畫家吳有如的「赤焰騰」普遍認為是一篇詳細生動的UFO目擊報告,畫面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眾皆在仰目注視天空,爭相觀看一團團熠熠火焰。畫家在畫面上方留印題跋記︰「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鐘時,金陵城南,忽見火毯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印,色紅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

本文留言

作者姚老庚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