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很困擾:學"習近平吃包子"弄巧成拙(圖)

【看中國2014年01月02日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3年年末之際進包子鋪刮起的親民風仍未止息之際,河南當地媒體稱在地鐵「偶遇」鄭州書記的消息,被輿論質疑為作秀、安排好的。

當大陸輿論還在熱議習近平的「主席套餐」時,2013年12月31日一則地方官員的新聞成為大陸各門戶網站焦點。12月30日晚鄭州電視臺《鄭州新聞》一則新聞稱,當天早上,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在鄭東新區開完會後,臨時決定乘坐地鐵返回市委。與秘書在會展中心站自助售賣機前買票時,被正在採訪的鄭州電視臺記者認出。上車後,吳天君在地鐵內與市民交談,聽取建議。20分鐘後,他在綠城廣場站下車。

這則「記者偶遇市委書記」的新聞,在次日遭到了網路輿論質疑:真的是偶遇嗎?確定不是安排的?《新京報》2014年1月1日援引當時記者的話稱,與市委書記確實是偶遇。對於網友的質疑,他表示,這則新聞建立在新聞真實性基礎之上,是「完全經得起檢驗的」;鄭州市委宣傳部新聞處一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市委書記喜歡到處走走,「平時也會騎自行車在市裡逛逛」。因此,對於網友質疑的「偶遇」一說,她稱可能由於大家不瞭解,而「造成過分解讀」。

當官方極力否認為安排的政治秀,傳統媒體上的輿論步子則邁得大了些,力挺「作秀」。上海《東方早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即便鄭州市委書記只是「學習吃包子」,與記者假「偶遇」,也起碼證明地方官們在上行下效,學著向老百姓靠近,這不管怎麼說都是件好事,怎麼就會惹來各種嘲諷呢?有些作秀,不妨引導和推動,讓它從「偶遇」能變成「常遇」。對「偶遇」若進行嘲諷和叫罵,那將來「偶遇」也不會有了,會變成了最後一遇。

與此同時,習近平吃包子也被外界認定為「安排」。大陸媒體人徐達內在英國《金融時報》的專欄稱,「習近平吃包子」是由最高層宣傳官員親自掌控傳播流程的一場公關行動。一個證據是,就在最先在微博上發布這一消息的微博賬號@四海微傳播主導新浪導向的同一時段,騰訊微博上名為「萬丈鄉愁」的賬號也晒出包子鋪照片,稱習總就坐在自己旁邊的桌子,還邀請其他圍觀民眾「坐下來一起吃」。公開信息表明,「萬丈鄉愁」前一天剛剛開通微博,而在完成這項傳播任務後,便銷號而去,「深藏功與名」。

持類似觀點的不止大陸媒體,獨立媒體人楊恆均認為,有些「政治秀」該做的一定要做。否則,領導人啥都不干,要來幹啥?再說,有些領導的「政治秀」給政府、官員以及社會與大眾傳遞的信號是積極的。不過,他認為應當批評的是官方媒體的反應,中國很多涉及領導的事,官媒不寫不評還好,一寫一評,慘了,效果適得其反,民眾就捂鼻子了。

事實確乎如此,上述鄭州書記「偶遇」爭議正是官媒報導引起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