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青春不在於年紀,而在於心態

 2013-12-19 15: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12月19日訊】 對父母盡孝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方面,過去的人大部分都做得很好,有的故事還流芳百世。相比之下,現在的人做得就稍有遜色了。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裡仁》),「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意思是說,人人都想富貴,但是,在人格和財富發生矛盾時,我應該要人格,而拋棄金錢。金錢不是通過合法渠道所得,我們堅決不能要。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裡仁》)是說君子關心的是崇高正義的事業,整天想著金錢是小人的行為。當下人們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強了,社會開放大家走南闖北各幹各的事,相伴相隨的時間少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有所淡化。不管客觀原因有多少,也不管形勢發展到哪一步,盡孝道永遠不會錯。當然盡孝的方式和途徑有多種多樣,只要你盡到「心」就是可貴的,要用一片高尚的孝心讓自己的父輩不做「空巢老人」,尤其不能讓他們產生孤獨感和親情危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論語·季氏》)孔子在抽象肯定和具體否定的基礎上提出學習的重要性。

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是通過學習得來,同時人們熱愛學習也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和工具。學習總結教會了我們什麼是高尚的品德,什麼是仁愛,什麼是文明。現在的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如果不是生而知之者,更要提倡不斷學習新知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要通過學習把問題弄清楚。如果不會又不學習,是最愚蠢的行為!同時,我們不能把學習只當作簡單的認知性學習,更應該做深層次的總結性學習,把握規律指導未來工作,達到認識的第二次飛躍。

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的富蘭克林年輕時,去一位老前輩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穫。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記住了,也就成功了。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為人便能左右逢緣,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對子女盡責任,這是做父母的天職。老「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古人都懂得的道理,現代人不應該理解得更深刻,做得更好嗎?當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要把握好文化知識教育與品行教育並重,既重視文化知識教育,重視特長培養,又決不能忽視品行教育;管理與說理要把握好,重視嚴格管理,更要重視深入淺出的說理,在「理」字上下功夫;主觀意向培養與適應社會教育要把握好,父母親的言傳身教最重要。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論語·《顏淵》)

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它是多麼神奇,多麼偉大。生命是我們最珍貴的東西,也是我們最應該珍愛的東西。因為有了它,我們可以品味世上美麗的景色;因為有了它,我們可以欣賞世間優美的音樂;因為有了它,我們還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美食。就是因為有了生命,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我們的世界才會精彩。是它讓你享受了世界,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要它!

生命是我們擁有一切的前提和基礎,縱然我們擁有世界,失去了它,那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可是被我們習以為常的生命卻又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東西。世人都知道生命是不可替代的,可是還有那麼多人糟蹋它,蹂躪它,甚至是放棄它。他們酗酒,吸毒,自傷,自殺……生命是上帝創造的,它又是父母賦予你的,你有的只是使用權,你又有什麼資格去拋棄它!生命的流逝是平靜地,沒有聲響,沒有浪花,甚至是連波紋也看不見。偶然一天它遇到了大風,掀起了巨浪,撞擊到了岩石,我感到了我生命的存在,我是活著的,我感到了它的活力,感受到了它給我的挑戰。

回過頭看一看、想一想,其實青春不在於年紀,而在於心態。常保一顆年輕的心,則青春常在。而今,當我與一群熱情四射的年輕人交匯時,我的心跳頻率慢慢加速,彈性增加在臉上,腳步不再沈重,增加了一種青春的跳躍。飛揚的青春再次回到我的臉上,回到我的身上,回到我的靈魂之中。這首激情的青春「交響曲」未近尾聲,它依然在高潮迭起的部分高亢地鳴奏著。

「明天即在眼前,學會把每一天當作禮品來對待」。每天起床前要決心過好今天,還準備讓明天過得更好。把時間看作財富,向人保證,提出保證,向時間保證,限定時間完成任務,這樣會使人產生一種有益的焦慮和時間緊迫感,會有效地克服拖拉。事實會無可厚非的呈現在你眼前,你就不會再拖拉了。

能力必須有責任來引導,責任必須靠能力來實施。孤立的強調責任,輕視能力,或者片面地誇大能力而忽略責任,都不是辯證唯物主義者的觀點。責任是敬業精神的內核,是把自己地職業和工作當作一項非常神聖地使命感來對待,視工作為自己地天職。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智商的高低、經驗的多寡,以及擁有的權利、資源等因素,並非是必勝的法寶。是否有足夠的責任感去解決問題,尋求必要的結果,才是破解發展障礙的主要動力。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種既有能力又負責的人,才是渴求的理想人才。應此,責任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使命,就是榮譽,就是勝利。

来源:中學教師論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