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北京客:數十萬小販辛苦乞食京城(組圖)

【看中國2013年12月08日訊】在北京,來自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小販們,數量可能已經達到了數十萬之巨。近年來,北京許多街路兩邊集中安置起多輛餐車,小販們交錢經營,他們的生活艱辛。對於遠離家鄉在北京謀生、除此之外幾乎一無所有的他們來說,這種薄利生意已經類似於一種「乞食」行為。而想要真正融入自己所生活、工作和服務的城市,絕非易事,基本是不可能。 

凌晨6點多一些的時候,天邊剛出現亮光,北京市大興區南五環以外的某路邊,已經有小販打開餐車,動手準備和製作一天的食品。這時候路邊還沒有路燈,他的這盞燈成為這一條馬路上唯一的一處光源。

天色越來越亮。在這一地段,一共停了5輛餐車。在餐車裡工作的小販們大多住在方圓5公里以內,一般5點左右就得起床,然後收拾一下工作用的原料和工具,就急匆匆地趕來了。

早起的並不只是他們。在附近工作的農民工們、夜晚值班的保安們都已經等了一段時間了。他們是小馬(化名,下同)的常客,也是他今天的第一批客人。

小馬家在山西。以前推著小車在這附近賣豆粥。約一年前,管理部門外包的餐飲公司建成了這些餐車,就聯繫他進來售賣。他賣的粥都是現做,對顧客來說既新鮮,又放心,所以生意也算不錯。

緊挨著小馬餐車的是家在河南的周哥。周哥主要賣醬香餅和水餃。他的餅醬多味香,是用家鄉工藝所作。雖然製作方法也不難,但北京其他地方卻是沒有。他的水餃也很實惠,皮薄餡多,7元(1元人民幣約合0.16美元)25個。周哥的生意也不錯,經常吸引民工和保安人員的聚集。

在最南邊的洪大哥同小馬一樣也來自山西,而且也在賣粥,除了豆漿外,還有紫米粥、八寶粥等,比小馬的種類多一些。洪大哥說,他是主動申請,也是他們中最早進入餐車經營的。本來只要一處賣粥的就足夠了,但是現在其他餐車也都在賣喝的飲料、牛奶等飲品,再加上流動小販,尤其是小馬來後,大家都在搶生意,就不太好做了。洪大哥向管理者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因為這些細節問題都不大容易管,他的怨氣也一直這樣積累著。

老家在河南的申大哥,家裡邊有幾畝地,但是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幾年前他跟著同鄉一起到北京來做些建築方面的零雜工,但是生活一直很難穩定。在這裡的餐車建成後,他也來湊個熱鬧。每月要上交一兩千塊錢租金。申大哥還說,不同的地段租金不一樣,離市中心近的地方租金會貴得多。

北京的餐車主要分布在工作區、生活區與交通要道附近,這裡都是人多的地方。他們的主營時間點也會有很大差別。而在其他時間段,生意就差得多了,有時候一個小時內也賣不出去兩份。下圖中的牛大哥是河北人,在一處居民小區裡賣肉夾饃。因為是週二工作日,他的生意顯得有些冷清。

其實,餐車每天的營業時間也不固定。有的是早6點到下午1點,有的從下午6點到晚12點左右。還有的更長些,從早6點一直忙到晚上近8點,也就是涵蓋了早、中、晚三餐時間,賺的錢當然更多,但是也累得多。上面的申大哥夫妻兩個接力,就採取了這種經營方式。而下圖中的小羅夫婦的餐車位於一處居民小區附近,交通也很方便,他們主要在晚上工作,白天休息。冬天晚上冷風較大,他們在餐車旁邊隨便固定住幾張硬紙來擋風。

(節選)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