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25日訊】琴棋書畫,又稱「四藝」,指古琴、圍棋、書法、繪畫,是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
古琴也叫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高山流水的佳話流傳至今。
琴的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伏羲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和琴弦系統。據記載,伏羲取梧桐樹中間一段在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乾,選良時吉日製成樂器。琴長三尺六寸五分,按三百六十五日;前闊八寸,按八節;後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琴面是弧形,代表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十二個月及閏月。最開始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按五音:宮、商、角、征、羽。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
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
古人彈琴前要焚香、淨身、淨心。大家所熟知的高山流水的故事,俞伯牙意在高山,鐘子期讚道:「善哉,峨峨兮若泰。」而當意在流水時,鐘子期會感慨地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大驚,推琴而起,遂與子期結為兄弟,留下千古傳奇。瑤琴是很正的樂器,撫琴的人又保持著純淨的心態,這樣的音樂對於聽者也能起到節制和淨化的作用。子期在聽伯牙撫琴之時,身處正音之場,心無旁騖,也能自然與琴聲相合。這種心心相印的融合無間,就能知道彈琴者的心思。
彈琴時心無旁顧,靜心正意,彈琴者心意就會在琴聲中流露出來。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東漢蔡邕,有一次鄰人請蔡邕去他家赴酒宴。等到蔡邕去時,鄰家酒宴正酣,客人中有彈琴的。蔡邕走到門口,悄悄聽琴聲,自語道:「嘻!用琴聲召喚我赴宴,怎麼琴聲裡卻隱含殺機呢,這是為什麼?」於是轉身返回家去。被派去請蔡邕的僕人告訴主人,說不知什麼原因蔡邕又回自家啦。主人立即親自追到蔡邕家,問他為什麼折回去了啦?蔡邕將事情的緣故告訴了鄰人。彈琴的這位客人知道後,向蔡邕解釋說:「我剛才彈琴時,看見一隻螳螂悄悄爬向一隻鳴蟬,而蟬又將離去。螳螂與蟬,一個向前一個後去,我心裏恐怕螳螂扑不到蟬,不自覺間將這種心緒在琴聲中流露出來。這真的不是心懷殺你的想法而用琴聲表現出來。」 蔡邕聽了後,說:「從這件事情上足以看出你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琴師啊!」
不僅如此,據《史記》的《樂書》中說可以從琴的「宮、商、角、征、羽」這五音中聽出一個國家的「君、臣、民、事、物」的狀況。據記載,唐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郭知遠將《涼州》新曲進獻給玄宗皇帝。曲終,大家齊聲說好,唯有寧王不語。玄宗問他,寧王回答說:「這支樂曲,開頭離開宮調而且中間也很少用宮調,征、商用的亂而且加強。臣聞宮是君,商是臣,宮不強盛則勢力小,商有餘則臣有犯上的慾望。勢力小必然被下所逼,有僭越之欲必然犯上。臣恐有一天國人上下有走死逃亡之厄運,亂臣有作亂逼上之犯,都預兆在這支曲子上啊。」 玄宗皇帝聽了默然無語。後來果然有「安史之亂」,玄宗逃到四川避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