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學和中國小學的不同(組圖)

【看中國2013年11月08日訊】我在美國東部的一所小學任教近十年,每當與國內的親朋好友聯絡,或和這裡的一些中國家長們聊天時,他們都很感興趣美國學校的教學狀況,特別是與中國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在此,我把自己的一些經驗感受和大家分享。

高壓鍋

據國內的朋友介紹,現在中國的小學生作業繁多,每天要完成學校各門功課的作業,有的還要完成課外輔導老師的附加練習,孩子們有做不完的作業。如果再學練一門樂器或其它業餘愛好,那麼放學後和整個週末都會被排得滿滿的。即便如此,大概對許多家長而言,子女仍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值。


遙想當年中國一些小學生從四年級開始就有晚自習,每天早上7點上學,一直到晚上5點半才能回家。
攝影:Getty Images
 

回想多年前,自己也經歷了那些高度緊張的階段,尤其是期中、期末考之前,似乎一人臨考,舉家備戰。那時的住房條件較差,只要我在家學習,家裡其他人就擠到另一個房間裡,他們都不敢大聲講話,神經也跟著緊繃著,好像空氣也有幾份凝固了。至今回想起來當時的情景都心有餘悸!出身教育之家的我,父母真是不惜舍棄自己的一切,要將我培養成材。


(網路圖片)

美國孩子上學好輕鬆

美國小學的教學計畫沒有統一的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多樣,課堂上多採用互動式教學,有問有答,並且答案不限定只有一個。教學中注重實用性,比如教英文,從不教語法和時態,只在發現學生在造句及作文有錯誤時,才給予修正、解釋。課上練習較多,課後的作業很少。
有趣的是,有的老美家長還站在孩子的立場,向老師抱怨作業太多;甚至有的家長為孩子沒完成作業找藉口。

如果教師給學生的題目是:「週末都做了些什麼?」沒有學生說是寫作業、複習功課的。不是隨父母走訪親友,就是在家看電視,玩遊戲。所以,美國的小學生在學習上幾乎沒有壓力。一位家有兩個小學生的華人家長曾感慨地說,美國的孩子上學好輕鬆。平時作業不多,週末和假期也不增加作業。

對待分數的差異

由於美國人不把分數看得很重,而是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孩子們能較好地發揮其潛能。如老師佈置製作一個熱帶雨林小動物的課外項目,學生會參考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生活中的簡單用品,如紙盒子、毛線團、卷紙,樹葉等,動手做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極有創造力。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只是單憑考試成績。而是全面衡量其綜合理解能力和努力的程度。家長對子女的要求是:只要盡力就可以了,得滿分自然高興,不得滿分,下次努力爭取。

其實,學習成績的好壞,並不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敗,更不是命運好壞的標準。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願望是好的,但過多的期望和壓力,會造成學生過度緊張,影響其自由發揮。或許孩子原本是龍,是鳳,卻被學校、家庭和社會大環境「壓」得沒有施展的機會。

真實的故事

我認識一個從大陸來美的女孩,在中國時學習很吃力,還跟不上班,母親到處請家教輔導也無濟於事。來美後,她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她說,這裡讀書沒有大陸那種壓力和攀比,老師多是鼓勵。在國內讀書時感到很自卑,在美讀書精神放鬆,讓人更願意努力,成績自然提高。這大概就是中國人講的「無求而自得」吧。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如果能夠正確引導,順其自然,相信天生我兒必有用,那麼,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在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中健康成長。

本文留言

作者小靜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