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的三不爭:不與天爭不與地爭不與人爭(組圖)

【看中國2013年11月08日訊】在瑞典,我常看見一種很大的狗。任何想攻擊它或它主人的人都會三思而後行。因為它是那樣的強壯,比我國的藏獒還要強壯,以至能將任何攻擊它的人輕而易舉地撕得粉碎。可是這種狗卻非常溫順,對人友好,所以人們在和它打交道時,都不得不懷著一種敬意或友好的心態。瑞典這個國家就像這種大狗,它擁有世界上強大的軍事科技,無論是陸軍、空軍還是海軍的戰鬥力,都不遜色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強國,即使是二戰時的希特勒德國和冷戰時期的前蘇聯,也對它敬畏三分。但是瑞典卻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兩百多年來,在歷次戰爭與爭端中均保持中立,它不僅不欺負人,還常為別人被欺負抱不平。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當年中國大使館被美機轟炸後,所有瑞典人都異口同聲地譴責美國,並對中國表示同情。可是當中國的年輕人在美國大使館前高喊打倒美帝國主義的時候,他們又開始搖頭,因為他們不相信美國是個喜歡侵略別人的國家。不僅如此,瑞典還非常厚道和樂善好施,曾仁慈地接收了很多來自世界的難民,以至它的國民有百分之三十是難民構成。

很多人最初認識瑞典時,總會認為瑞典人的這種厚道與仁慈是裝出來的,但是有兩件不起眼的細節,卻足以推翻這種基於自身狹隘心態的推斷。一件就是這裡的鳥,無論是鴿子還是麻雀,都不怕人,如果這裡的人是假厚道,那麼這裡的鳥就會「說實話「。另一件就是這裡的熊不咬人,除非在你對它有威脅時,它一般對人不具有主動攻擊性,原因就在於這裡的資源太豐富,熊可選擇的食物很多,而要捕食像人這樣具有高智慧的對象,對它來說是一種成本很高的選擇,更何況這裡的人對它們歷來都很友好。對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

在我的母校有一個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裡蘊涵著 「強大」的真實含義。

因為一個人如果只知自強不息,卻不知厚德載物,那他永遠只是一個強而不大的小人物。今天歸結瑞典人的厚德載物就是兩個字--「不爭「。這種不爭不是因它的軟弱而不爭,恰恰是因它的足夠強大而不爭:一方面,它強大而與人友好相處;另一方面,別人因它強大友好而不敢與之爭,只能樂於與之交好。一個國家能達到這樣自強而不爭的境界,才是一種真實的強大。

瑞典人的不爭具體表現在「三不爭」上。

一是不與天爭。對瑞典人來說,沒有爭分奪秒這個概念,他們做事一向很有計畫,一般事宜提前兩個月就把日程表安排好,不會臨時抱佛腳。即使是緊急情況,也能從容不迫,臨危不亂。瑞典人很注重休假,他們很少在假期加班。自然上班時,也能一絲不苟、有條不紊、高效率地幹完工作。只有那些缺乏計畫,不先動腦筋結果勞而無功的人,才會去「爭分奪秒」。

二是不與地爭。瑞典人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注意到保護環境和資源,即使在成為世界最富10個國家之一的今天,它的綠化率還超過了70%,號稱歐洲的綠肺。在瑞典很少看見鱗次節比的高樓大廈,因為他們不會為了虛假的繁榮,而犧牲森林和文物建築。他們的環保意識從幼兒就開始抓起,無論是臥室的衛生間還是深山老林中的廁所,都是一塵不染。炎熱的夏天,空調中的熱氣不像中國城市那樣排到大街上引起溫度升高,而是排到地下熱水供應系統中循環使用。在瑞典的公路上,我們很少見到那種「排氣性比較好」的truck(中國常見的卡車),貨物運輸大多由底盤較低而長的lorry承擔。任何車輛進入城市前都必須洗車,否則就會被施以重罰。瑞典人對環境與資源的保護真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

三是不與人爭。瑞典是一個資源相對於人口比較富裕的國家,這固然使它人民的生存壓力遠遠不如類似中國那麼大,但要使幾乎所有人都變成心態平衡,不具攻擊性的「善良人」,卻需具有資源分配與安排上的特殊智慧和新觀念。

1、在分配制度上,瑞典是高福利的國家,即使是失業人也能每月領到在北京上海也不算低的救濟金;醫療保險全由國家包干,最下層的人也能在充滿人性化的醫院中獲得最人道的醫療待遇;這裡貧富差距不大,由於國家的優惠政策,老百姓不愁住不進寬敞舒適的房子。能夠作到這些的原因,一是它的高稅收與高福利掛鉤政策,二是它實行福利與工作收入掛鉤政策,很好地解決了效率與公平的矛盾。在對待失業問題上,瑞典人很少以一刀切的減員增效方式來增大失業壓力與社會矛盾,而是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來發展經濟和解決就業。人們選擇職業是根據自己興趣而不是生活壓力,學術界進行爭論也是對事不對人,不會因別人和自己觀點不一致,就認為是對自己生存空間的挑戰。在瑞典,維護一條公路段往往只需幾個工人,但失業率並未因效率提高而增加。瑞典有競爭,但沒有壓力,因為他們的競爭是所有參與者都能獲得勝利的競爭,而不是以損害別人為代價來換取勝利的競爭。

2、在觀念上,瑞典提倡以人為本的精神。無論學校、工廠的辦公地點,都有擺放食用品的冰箱和咖啡機,處處充滿人情味。在管理考核上,鮮有包工頭式從上到下的監督,多是從下到上的自律。瑞典犯罪率很低,全國八百萬人口,每年不到一百人犯罪,而大多是因偷酒和自行車,及酗酒開車被抓的,暴力犯罪很少發生。有趣的是,對待少年犯罪者的辦法,是把他們送到太平洋的小島上去度假,讓他們自我反省,因為瑞典人遵循 「性善論」理念,所以要想在這個國家當壞人,還真不容易。

瑞典這種自強而不爭的理念也感染了歐洲其他國家。我在歐洲遊學期間,總的來說發現歐盟各國人民的心態都比較平和並樂於助人,至少在援助發展中國家和保護環境方面,歐盟已經遠遠走到美國的前面。瑞典在申根條約之前,就已和北歐五國簽訂消除邊界、實現人員自由流動的北廷條約。現在包括瑞典在內的歐盟十五國中,人員流動甚至比我國受戶口制度約束的各省市間還要自由得多。

「強大」就兩個字,然而對其真實含義理解不夠,使得人類在過去歷史中經常生活在恐怖與壓力當中。今天,瑞典人那種「自強而不爭」的民族精神,賦予「強大」一詞以真實的涵義,這對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中國而言,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首先,樹立「自強而不爭」的國際形象和發展理念,有助於消除「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駁斥建構「中國威脅論「的理論基礎。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能讓別的國家因它的強大而不敢欺之,因它的公正而敬之,因它的厚道而樂於與之交好。

第二,「自強而不爭」的觀念有利於改善人們的心態。如我們改革措施中能融入這樣的觀念,老百姓將不會為競爭加劇和失業壓力而恐懼,社會矛盾也得以緩解,人與人的關係會恢復和諧與信任的境界。

第三,「自強而不爭」的觀念,有助於促使那些西部大開發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去認真思考什麼才是西部大開發的真正目標和模式?我們是打算建造一個混亂而污染的世界垃圾加工廠,還是還西部一個碧水藍天?是讓西部人民生活在競爭與失業壓力的恐怖中,還是讓他們在舒適悠閑的生活基礎上,按自己的興趣為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創造力和智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