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0℃左右莫再秋凍,小心「背」和「心」(圖)

 2013-11-04 12: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11月04日訊】秋凍」意是秋天不要急著添厚衣,要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耐寒鍛練,這樣可以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秋凍」不是提倡凍得瑟瑟發抖,應以「略感涼意,但不覺寒冷」為原則。不過,要想「凍」出健康,這裡還大有學問。


網路擷圖

三秋「凍」不同

初秋暑熱未消,氣溫仍高,顯然「凍凍」無妨,無須急忙加衣。仲秋氣溫開始下降,雖涼卻不甚寒,這時是「秋凍」的較佳時期,尤其青壯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以免身熱汗出,傷陰耗氣。晚秋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增加,特別是秋冬交接之時,常有強冷空氣侵襲,以致氣溫驟降,此時若再一味強求「秋凍」,就會適得其反。秋裝要寬緊適度、長短大小適宜,穿在身上感到舒適,不宜露臂、露胸、露腿。秋天的早晚涼,要注意別讓「背」和「心」涼著,必要時可先穿上夾背心或毛背心。

南北「凍」不同

我國南北兩方因地理位置不同,在氣候上亦有所差異。一般南方秋涼來得遲,日間溫差變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過快添衣,並可適當延長「秋凍」的時間。而北方則不同,說冷就冷,白晝溫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凍」,以防感受風寒。

老少要慎「凍」

就人體而言,兒童為稚陰稚陽之體,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自身調節能力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體會很快發生不良反應,誘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陰陽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禦寒能力減弱,寒冷刺激可導致支氣管和血管痙攣收縮,不但易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舊病復發,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高血壓病人發生中風。所以,小兒及老年人「秋凍」當慎之又慎!

病人不能「凍」

尤其是糖尿病人、心腦血管病患者、慢性腎臟病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以及風濕、類風濕疾病患者,是絕對不適合「秋凍」的。另外,在飽餐之後、上午9點之前,都不適合到戶外活動,這樣能有效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

這些部位不能「凍」

肚臍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肚臍是萬萬不能在天氣轉涼時受寒的。因為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所以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襲。肚臍一旦受涼,腹痛腹瀉在所難免;若長期受涼,泌尿系統疾病也容易找上門來。

很多女性喜歡穿露臍裝,擁有重要器官的腹部長時間受寒氣襲擊,就容易導致宮寒、痛經等病症,甚至造成不孕。如果是正在發育中的少女或幼女,則有可能導致子宮發育不良,為以後的結婚生育埋下禍根。所以秋季女性在著裝時要注意保護小腹。



「白露」之後外出時最好戴帽子,洗頭時用比平時熱一點的水,在額頭上滲出汗水時不能見風。這是因為頭作為人體「諸陽之匯」,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這個地方如果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心腦血管病人、四肢不溫的人、易感風寒的人尤其要注意。



人們應該穿稍厚一點,寬鬆、舒適、吸汗的鞋襪。尤其是早晨晚上在小區散步時,不可以像平時那樣穿一雙舒適的拖鞋了事。如果在室外淋了雨,務必在回家之後用熱水泡泡腳。腳部分布著人體6條重要經脈,一旦受寒,會引發感冒、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關節

關節受涼會導致關節周圍血液循環變差,由於關節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產生炎性物質,使神經末梢受壓迫而產生酸痛感或患上關節炎。

外「凍」內「不凍」

「秋凍」指的是讓皮膚接受外界氣溫的「捶打」與「鍛練」。至於內臟,是不能「秋凍」的。所以,從保護脾胃角度來說,愛吃冷面、瓜果、冷飲的人入秋後要注意節制了。否則,會讓本來就處於虛冷狀態下的脾胃苦不堪言。運動後渾身是汗,如果不及時更換衣服或擦去汗水,也容易導致寒氣經毛孔入內,形成肩周炎、肩頸酸痛、關節炎等。

 

来源:搜狐健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