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母艦系列回顧之CV-4 突擊隊員號(圖)

【看中國】美國海軍最早的三艘航空母艦蘭利號(CV-1)、萊剋星頓號(CV-2)、薩拉托卡號(CV-3)屬於「半路改行」,而突擊隊員號(CV-4)是首次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

在萊剋星頓號和薩拉托卡號建成之後,華盛頓國際海軍條約規定的航空母艦配額只剩6.9萬噸。美國海軍對比了各種方案,最終決定充分利用配額並且在數量上持平日本海軍,因此選擇了五艘13,800噸級輕型航空母艦的方案,擬定的首制艦即突擊隊員號。


突擊隊員號CV-4艦徽

CV-4是第六艘以「突擊隊員」命名的軍艦,沿用了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一艘戰功卓越的單桅帆船的艦名。突擊隊員號於1931年9月26日在弗吉尼亞州的新港新城船廠開工,1933年2月25日建成下水。在原始設計中,突擊隊員號採用了蘭利號的「平頂頭」結構,即甲板上沒有任何上層建築,以方便飛機起降,但根據萊剋星頓號和薩拉托卡號的實際使用經驗,完工後又續建了島型艦橋用於觀察、控制和指揮作業,因此超過了原先設計的噸位。


突擊隊員號下水之際仍是按原設計的平頂甲板,飛機起降時,兩側的6個煙囪可放倒,但完工後根據使用經驗加建了島型艦橋。

與前三艘航空母艦相比,突擊隊員號採用了開放式機庫、陽台式外圍甲板、島型艦橋指揮塔等特點,這些特點成為後續航空母艦的標準化設計。受制於噸位體積,突擊隊員號基本放棄了裝甲防護,優先考慮搭載飛機的數量,最大限度可容納飛機86架,機庫體積反而超過了3.7萬噸的萊剋星頓級。

突擊隊員號於1934年6月4日成軍,是最早配備雷達的美國軍艦之一,服役後有約四年時間在太平洋參加各項演習和試驗。太平洋戰爭開始後,突擊隊員號長期在大西洋擔任巡邏、警戒、運輸和訓練任務,因此從未有機會同日本海軍對陣,在美國戰前建造的航空母艦中,這是唯一的例外,其生涯相對「風平浪靜」。

1942年4月和7月,突擊隊員號分兩批運送了140架P-40"戰鷹"戰鬥機至非洲的英國領地黃金海岸,飛機經中東和南亞轉道至中國戰場,支援中美聯合空軍"飛虎隊"。


突擊隊員號橫渡大西洋參加北非「火炬」戰役,改裝後甲板兩側防空火炮林立。

1942年11月8日,突擊隊員號首次執行作戰任務,在北非「火炬」戰役中,掩護巴頓將軍指揮的三個陸軍師在法屬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登陸。在三天的戰鬥中,突擊隊員號起飛了496架次的飛機,對抵抗盟軍的維希法國艦艇、飛機、機場、炮兵陣地、坦克和車隊實施攻擊,期間遭到一艘敵對潛艦在極近距離的魚雷攻擊,但有驚無險。


1942年11月8日「火炬」戰役,英美盟軍10.7萬人在北非登陸,迫使維希法國殖民當局投降。


突擊隊員號在卡薩布蘭卡海域掩護陸軍登陸。

1943年8月,突擊隊員號加入了英國本土艦隊,以替換調往南太平洋救急的英國大型航空母艦勝利號。10月參加英國皇家海軍代號為「領袖作戰」的轟炸行動,摧毀了挪威沿海的德國運輸船隊。同年12月返回波士頓。


突擊隊員號的艦載飛機出擊,轟炸挪威沿海德國運輸船隊。

1944年初突擊隊員號擔任培訓任務,隨後前往卡薩布蘭卡接送運輸飛機和人員。7月維修和改裝結束之際,百萬盟軍已完成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從而注定了納粹德國的敗局。鑒於歐洲戰場大局已定,突擊隊員號調往太平洋,於8月初抵達珍珠港培訓夜戰飛行員,同年10月返回加州聖地亞哥,繼續用於訓練直至二戰結束。

1946年10月突擊隊員號退役,次年1月作為廢鋼鐵出售給賓州太陽船廠拆解。

突擊隊員號(CV-4)標準排水量14,810噸,滿載排水量17,859噸,全長222.5米(後延長至234.4米),最大寬度33.4米,吃水6.8米;動力5.35萬匹馬力,2臺蒸汽輪機,6臺鍋爐,雙軸推進;航速29.3節(海裡/小時),續航力1萬海裡;編製艦員2,148人;武器裝備有4座雙聯裝127毫米(5英吋)艦炮,40座12.7毫米高射機槍,1941年改裝以6座四聯裝28毫米高炮取代16座12.7毫米高射機槍,1942年改裝又以6座四聯40毫米高炮取代28毫米高炮,並增加46座20毫米機關炮;艦載飛機76架,配備有飛機升降機3臺,起飛彈射器3臺。

本文留言

作者韓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