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外差距將越來越大

 2013-10-07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10月07日訊】是什麼導致我判斷將來中外的差距越來越大?是我觀察孩子的大學教育,從下一代年輕人的教育可以看到未來,這是所有人的共識。通過和國內來的留學生交流,瞭解了一些當下國內大學教育的情況,當然比我們當年上大學的時候好得多,但與國外的大學差別實在太大。

差別在什麼地方?看到最新的一輪世界大學排名已經出爐,清華北大躋身前100名之內,這足以讓很多中國人洋洋得意。就像很多人非常在意中國的強大,但中國的強大跟你具體某個人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就像是村裡的人都富了,蓋了不少大瓦房,你還住茅草屋,你跟著高興什麼?

世界名校排名注重的是學校的整體條件,最重要的是分散到每個人的教育資源。就像是國家GDP和人均GDP關係,北大清華的整體條件的確不錯,中國也有所謂的人才計畫,但問題是分散到每學生的情況如何。如果把學校看成是一塊土壤的話,百分之九十的資源給百分之十的植物,而百分之九十的植物僅僅享受百分之十的資源,這就是中國的現狀。

更糟糕的是百分之十的尖子中國培養了半天最終還有一大部分人留學海外,然後移民不歸。關於中外大學教育差異的話題討論就是在與國內頂尖學校的研究生之間進行的,他們應該是更有切身體會,粗粗地找出來幾條,看看是不是這樣?

第一是前沿的教材,這裡不是單純指的是書本教材,國外教授的授課內容囊括了很大一部分最新的學術領域進展。僅僅是這一條,不但國內的教授達不到,國外的教授都很困難。關於最新學術研究話題經常來自學生,當學生向教授求教的時候,教授不得不回家去找資料,然後幫學生釋疑。

或許有些中國的大學生回家一翻教材,驚喜地發現這教材是今年剛剛出版的,可以說中國的教材也很新啊。但我非常遺憾地告訴你,如果教授按照這本教材來授課,那已經舊了,因為書本的編寫到出版需要時間,等印出來發到你手裡,技術已經向前發展了。

國外大學的教材差不多一兩年就會更新,每次更新都會加入新技術的內容,這一點其實國內也能做到,問題不在這裡,關鍵是國外的大學教材只是一個基礎資料,授課過程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前沿發展,同時隔三差五有行業講座。大公司到學校去搞講座其中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吸引人才。

看看我女兒他們的大學授課,你就知道差別在哪裡。

每次上課(我指的是主課),將讓兩位學生說出當下最新的技術發展,以及社會新聞對本領域的評價,然後簡單討論一下自己將來到底能在這個方面做什麼,像是隨堂抽查測驗。這一舉動促使學生隨時關心本領域的學術動向,你上學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將來拿來用的。

第二是強大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實習,文科走向社會去工作,理科大量的實驗室活動。據孩子描述他們的實驗室課怎麼上?教授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有點像公司裡的老闆與下屬,什麼意思呢?老闆向下屬佈置任務,你需要完成什麼樣的一個工作,當你不會的時候教授會教你,你要是靠自己的創意達到目的了呢?豈不是更好。

第三是學習興趣。國內擇校是擇名校,國外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這裡說的是擇校的第一考慮因素。假如你喜歡的專業沒有被名校錄取,中國人寧可改專業,國外一般是寧可改學校。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國外的大學非常辛苦,堅持下來不被淘汰不容易。

看看孩子的課表,每天八點半上課,四點半下課,有些課還要拖到五點半,週末要去打義工,每天看書要到午夜。不但是課內的書,還有課外書和參考資料,瞭解最新的前沿技術發展。很多大學生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寒暑假,假期開始就是實習開始,同時要把下學期的學費掙出來。

掙錢說明什麼?說明你的勞動已經具備了價值,實習單位支付你工資是在購買你的勞動。如果說一個學校能夠培養出來有價值的學生的話,從實習和就業情況就能一目瞭然。

問問女兒辛苦嗎?是很辛苦,但是特別高興,興趣就是動力,每天上課期待教授告訴她一些新奇的東西。和女兒在一起,她會津津樂道地講她所學到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我們活了半輩子沒聽說過的,原來都是他們那個領域最新的進展。

一個人盲目樂觀和盲目悲觀都是不妥的,樂觀要有樂觀的理由,悲觀要有悲觀的理由,這個理由一定跟眼界有關係。

来源:余曉平 個人中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