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具有「狼性」 小心翼翼地維護中共
英國《金融時報》原題:薄熙來案背後的博弈
【看中國2013年09月23日訊】薄熙來案的公審充滿戲劇性。世界各地的中國觀察人士一直在密切跟蹤此案,這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控腐敗和掩蓋一起謀殺。在中國國內,這次公審在新浪微博(Weibo,一個擁有大量用戶的社交媒體網站)上引來大批「粉絲」的關注。在世界其他地區,很多人在異常興奮地評述這次公審如何標誌著中國法律史揭開了新篇章。但事實上,這次公審行為可能並不像人們最初認為的那樣具有新意。真正的故事可能隱藏在針對其他權勢人物展開的其他行動中。
關於薄熙來的強硬姿態和反詢問技巧,媒體做了大量報導。然而,仔細觀察後就會發現,他在進行每一項公開陳述時顯然都非常小心。他沒有暗示他被控存在的腐敗奢侈行為在中共高層中相當普遍,沒有指控其他資深同僚,而且在各種情況下都小心翼翼地維護中共的神聖地位。顯然,他是在精心打造這樣一種公眾形象:他希望在不確定的將來中共正統派尋覓新的鬥士時,他的這種形象能確保他順利上位。
這一國家大案其實要更為複雜,而且也許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運動。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Neil Heywood)遭謀殺一案那些聳人聽聞的細節當然是存在的(薄妻谷開來早些時候已因該案被判有罪),中共新高層也確實有意借薄案來彰顯自己的公正。然而,薄熙來遭起訴的真實原因是,他企圖與安全部門暗中溝通來推翻中共現任領導層。這才是他真正不可饒恕的罪過。
儘管中共曾是一個隨時準備承擔巨大風險的革命政黨,但當代中共的體制卻會提拔那些擁有技術背景、強烈傾向於維護公共秩序、小心謹慎而又安於現狀的官員。然而,儘管擁有最有效的淘汰機制,有時候還是會漏過一兩位具備狼性的人物。薄熙來就是這種「狼性」人物,他隨時準備利用紅色宣傳、個人崇拜以及由其支配的安全部門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這次公審的首要目標是廢除他作為共產黨員的資格,而不是打擊他作為一名腐敗官員的腐化行為。
儘管薄熙來案的透明度很高,但在幕後其實還有更多的戲劇性情節正在醞釀。最近,中國有關部門宣布對國有石油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多名高管展開腐敗調查。還有報導稱,蔣潔敏這位高級別的國企「沙皇」已因涉嫌「嚴重違紀」而被免職。
或許更重要的是,曾主管安全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成為一項經政府批准的腐敗調查的目標。很能說明問題的一點是,薄熙來案公審期間流傳的一則軼聞稱,周永康涉嫌參與了一起反對中共最高層成員的陰謀。
鑒於文革結束以來還沒有政治局常委(無論是現任的還是退休的)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腐敗調查,周永康被牽扯進來實在非比尋常。
這些公開鬥爭標誌著,自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掌權以來,中共正統派與改革派之間暗地裡進行的激烈鬥爭正以更高的頻率和強度上演。有跡象表明,這些明爭暗鬥將在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達到白熱化程度,這次會議將確定政府經濟日程的關鍵元素。由金融和銀行官員組成的改革派聯盟,已準備對陣由安全與軍事部門、負責黨宣的大佬以及國企高管組成的強大官僚同盟。
在中國總理李克強和他負責改革事務的手下劉鶴的領導下,一小批具有改革意識的官員已經提出了一項關於銀行改革和新投資法律的大膽計畫,該計畫可能會對金融部門自由化產生重大影響。不過,這些計畫瞄準的是效率低下的國企和臃腫的銀行——以及那種傾向於抑制消費、實行國家補貼和由出口主導增長的發展模式。它們旨在將這種模式調整為更注重消費的發展模式。
在眾多公審、骯髒的政治投機以及黨內的明爭暗鬥中,都存在一個巨大的問號,那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這一切當中持什麼立場。到目前為止,習近平基本上仍超脫於這些爭鬥,在各派之間輾轉騰挪,但他要想長期避免做出艱難抉擇恐怕不會是一件容易事。
本文作者 科特?坎貝爾是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並任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董事。2009年至2013年,他還擔任過美國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譯者/何黎
(本文內容除特別註明外均取自各新聞媒體,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