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冉冉話桂花(圖)

【看中國2013年09月18日訊】《沐桂香》夜半敲棋沐桂香,吟詩酌酒趣還長;山風拂爽人酣夢,也學清蓮臥石涼。

桂花別名很多:因其葉脈如圭而稱「桂」;它紋理如犀,又叫木犀;以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桂花又被稱為「仙樹」、「花中月老」。

桂花通常生長在岩嶺上,也叫「岩桂」;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蕩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為「仙客」;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氣濃郁,被人稱為「金秋驕子」;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桂花的花朵是管狀的,由五個小瓣瓣聯合組成,叫「花冠管」;漢晉後,人們開始把桂花與月亮聯繫在一起,編織了月宮吳剛伐桂等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亦稱「月桂」,因此,月亮也稱「桂宮」、「桂魄」。

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月宮仙桂」的神話給世人以無窮的遐想。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明唐寅嫦娥擲桂圖
廣寒宮闕蕉游時,鸞鶴天香卷繡旗。
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中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繫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繫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

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鬥香」。

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讚:「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

《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西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看來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周《客座新聞》中記載:「衡神詞其徑,綿亙四十餘裡,夾道皆合抱松桂相間,連雲遮日,人行空翠中,而秋來香聞十里,其數竟達17000株,真神幻佳景」。可見當時已有松桂相配作行道樹。

傳統配置中自古就有「兩桂當庭」、「雙桂留芳」的稱謂,也常把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傳統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貴之諧音,喻吉祥之意。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京為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西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西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藥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

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鐘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此時園苑寺院種植桂花,已較普遍。

桂花盛開時點點花苞密如繁星、氛芳四溢,如遇仙境。唐代李白《詠桂》:「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宋代朱熹《詠岩桂》雲:「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女。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宋之問的《靈隱寺》著名詩句「桂子月中落,天香去外飄」,此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由於「桂」與「貴」同音,古人總是將桂花做為「富貴樹」的象徵,而臺灣嫁娶習俗文化,也會以桂花做陪嫁,象徵高貴多子。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