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一個新中國?— 駁《環球時報》社評
【看中國2013年09月15日訊】一個幽靈,一個分產主義的幽靈,多年來在神州的土地上肆虐橫行,無法無天,它的名字就叫——強制拆遷!多年來,關於中共強制拆遷的暴力事件在海外媒體頻頻曝光,在國內部分媒體羞羞答答報導,這似乎成了中國地方政府抽經濟羊癲瘋的標誌性事件。如果說中共大強制搞強拆是「狗咬人」的常態,那麼近期在全球各地中共使館門前塗上的「拆」字,則是「人咬狗」的新聞,弄得中共在國際輿論面前灰頭土臉,無法自圓其說。
一 「拆」中共使館的深層次意義與麻雀行動
為了進行傳媒反制,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將這一系列政治塗鴉事件的幕後組織者定位為公民力量,麻雀行動的負責人楊建利博士。其實,誰是組織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會有在中國使館門口塗鴉的事件發生?這才是我們的關注焦點。毫無疑問,發生類似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共治國無方,使國內政治、法律嚴重失序,國民無法通過正常的行政、法律渠道解決問題,於是才出現了「告洋狀」,政治塗鴉這類事情的發生。所以,中共欲解決此類問題,並不能靠詆毀海外民主人士這種拙劣的手法,而是要通過對話談判的途徑來解決訪民的問題。其二,在中共使館門口的政治行為藝術行為,使「拆」的意義不斷被國際社會放大與解釋。一個國家的駐外使館,被本國公民塗鴉與戲弄,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性事件。這意味著,我們要拆除的,就是目前這個實行專政的政治制度,我們要拆除的,就是在國際上臭名昭著的GFW,我們要拆除的,就是中共精心炮製的「黨文化」,我們要拆除的,就是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治豆腐渣工程。在這個意義上說,海內外民主人士、維權人士都是「拆牆黨」。公民不服從與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我們的基本處世原則。至於有所謂美國評論家認為「告洋狀」就是為了申請政治庇護,這種簡單的思維模式,乃「喝狼奶」之結果也。因為本文的作者正在申請政治庇護,如果這位評論家能讓四川共產黨作出承諾——四川當局宣布不再對獨立作者楊雨進行政治迫害,我馬上回到故鄉成都。公民力量PK專制機器,道義會站在哪一邊?
現在再說麻雀行動。
麻雀行動本身,就是一個幫助中國人維權的民權組織,用政治的手段進行維權運動,將法律問題政治化,也算是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大景觀。麻雀行動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公民社會的成長,推進憲政民主的建設,以法治保障民眾的各種合法權益。麻雀行動的創辦人楊建利博士深信,維權運動、民主運動的力量和智慧來自於每一個參與者,公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當更多的公民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時,政府才不得不收回貪婪、霸道的手,對所有的維權者來說:我們行動,我們受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拆」字的意義,就是發動大家的參與意識。用公民行動體現民間訴求,讓中國各地政府部門學會對話,而不是粗暴的壓制民意,也是「拆」字的另一個深層次含義。自麻雀行動開展以來,已經有數起拆遷事件得到瞭解決,如上海胡燕案件,陳緒興案件等。從這些已經維權成功的案例我們已經看出,一千個普通訪民,在中國政府當局看來,不過是一千個零,一旦在這一千個零裡面,有一個知識份子的介入,就是在一千個零前面,加了一個「一」。因此,就整體而言,麻雀行動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相信大家有一個明確的判斷。
二 《環球時報》為何不敢承認楊建利是中國公民?
從環球時報的評論中,我們還注意到,這個中共的喉舌不敢承認楊建利是中國公民,這個細節,頗令人玩味。海內外中文知識界皆知,楊建利博士於2002年回國考察工人運動狀況,被中共政治迫害判刑五年,後在美國政府的介入下返回美國,並未加入美國國籍。而楊建利博士的中國公民身份始終得不到中國政府的承認,僅此一點,就能說明這個看似強大的政權,其內心是多麼的虛弱。因此,與其說中國政府害怕的是楊建利博士個人,不如說中國政府害怕的是楊建利現象。因為一旦楊建利博士倡導的公民運動在大陸大規模展開,人心與國際輿論的支持,將不言而喻。
環球時報的評論還稱,海外民運沒什麼影響。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值一駁。既然沒有影響,中共喉舌為何如此緊張?連續在幾個國家的駐外使館出現的「拆」字,顯然觸動了中共某條敏感的神經,於是慌不擇路跳將出來,一陣狂吠。不僅對一些基本事實視而不見,而且還試圖瓦解海外民運,但這一切都是徒勞。雖然海外民運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有一些不同看法,但是,對於建立公民社會,開放言論自由這樣的共識還是有的。所以,不管是麻雀行動,公民力量,21世紀中國基金會,這樣的民運組織,只要存在,就是對中共的壓力。這樣一來,中共外交部關於「中國不存在政治異議人士」的說法將不攻自破,因為在中國受到政治迫害的異議人士都是中國公民,被迫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公民,包括楊建利 楊雨。
三 公民力量,加油
由「拆」字引發的社會、政治效應,已經在媒體、網路與社會層面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我們還會繼續用其他公民不服從的方式對中國政府表達抗議。公民影像,公民記錄以及文化研究導論裡面的理論,我們都將付諸實踐,理論聯繫實際,加上如今現代傳媒的推動,公民運動必將在海外與國內蔓延。環球時報認為海外民運人少,社會影響不大。這裡,我要說的是——人少是一回事,辦事有沒有效率是另一回事。中國政府的公務員就多,辦事有效率嗎?還有一點,人少是不是就意味著不正確?中共有7千萬黨員,但有幾個真正相信那些鬼話?所以,公民力量贏得的是人心和道義支持,而不是表象上「人多」。何況,就目前大陸微博與海外中文推特上的用戶來看,推動公民社會產生的力量到底是多還是少,民間社會有判斷,中共官方也有判斷。
因此,在這場以「拆」字為契機的公民運動中,公民力量得到了全球正義之士的賞激,更鼓舞了無數的人心。「拆」,已經不是一個問題,而是要行動起來,是時候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