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選政府更迭 聯盟黨執政(組圖)
反對黨領袖阿博特贏得大選勝利
【看中國2013年09月07日訊】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今天(9月7日)舉行,到晚上6時投票結束。聯邦自由黨與國家黨聯盟獲得大選勝利,自由黨領袖托尼·阿博特成為澳大利亞第28位總理。
根據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的點票結果,自由黨與國家黨聯盟在眾議院已經獲得至少能夠組成政府的76個議席。
工黨領袖陸克文在澳大利亞東部標凖時21:38,在布里斯本承認失敗,聯盟黨領袖艾伯特在22:13,在悉尼的宣布勝利。阿博特將在獲得英女王的代表,澳大利亞聯邦總督的任命後成為澳大利亞第28位聯邦總理。
在今年6月27日獲總督任命,陸克文出任聯邦總理,當時媒體將他稱為第28位總理,現在媒體又將阿博特稱為第28位總理。其原因是,陸克文在2007年大選獲勝成為第26位總理,但在2010年在工黨內失去領袖地位而被他當時的副手吉拉德取代,吉拉德成為第27位總理,也是澳大利亞歷史上首位女總理。在經過黨內的艱苦鬥爭,陸克文終於在今年6月份推翻了吉拉德,再次成為總理。現在,媒體把陸克文二次出任總理合二為一,所以阿博特就成為了第28位總理。
陸克文在今年6月份再次挑戰吉拉德,並獲得了勝利,出任總理。
工黨一路落後
陸克文在2010年被黨內撤職的一個原因是工黨所獲支持率低,可能輸掉同年的大選。在更換領袖後,在選民中的支持率也沒有高漲,所以在2010年大選後工黨只能與綠黨和獨立議員結盟,組成少數黨政府。
在吉拉德執政的三年裡,反對黨,即聯盟黨,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一直保持穩定的領先。終於,陸克文黨內的支持者讓工黨議員相信,換回陸克文,工黨有在2013年大選中獲勝的希望,或至少能在大選中多保住些議席。在經過一次挑戰失敗,一次放棄挑戰,陸克文終於在今年6月份再次挑戰吉拉德,並獲得了勝利。
在陸克文再次出任工黨領袖和聯邦總理後,工黨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一度上升,但媒體分析認為是一時的反彈,到大選時工黨不能扭轉干。《澳大利亞人報》當時有一篇評論認為陸克文並不能拯救工黨,工黨更換領袖後再大選中的結果是: 「從懸崖上掉下去到從陽台上掉下去」。
當時有一種聲音,要陸克文利用他剛出山的人氣盡早舉行大選,但陸克文似乎並沒有接受,曾表示有意參加今年的20國集團會議,但最終還是宣布了在9月7日舉行大選,比吉拉德宣布的9月14日提早了一個星期。
聯盟黨守紀律
工黨執政6年,二度更換領袖,黨內爭鬥使工黨的內部消息不斷外泄,政府部長隨著領袖的更換辭職。在陸克文6月份挑戰吉拉德成功後,有三分之一的部長辭職。
聯盟黨在在野的6年裡有過三位領袖,在阿博特出任領袖的4年左右的時間裏,聯盟黨保持穩定,影子內閣一致對外。
阿博特在英國倫敦出生,從政十九年。他除了從事公職外,是他所居住地區的義務海岸救生員和消防員,他騎自行車晨練幾乎從不間斷,這也讓選民看到了他本人的紀律性。有當地媒體認為,他是一個改變中的人,他現在對許多問題的看法與過去,他擔任前聯盟黨政府部長時,相比都有變化。
聯盟黨的競選按部就班,按計畫進行,從表現上看,更像一個執政黨,而不是反對黨在競選。工黨的競選則「靈活」了許多,陸克文有時宣布的新政策或主意,在記者向他的部長或助手詢問是,他們也一無所知,比如陸克文突然宣布要在北領地搞稅務特區。
由於在民調中一直落後,而且工黨在內部爭鬥中互相否定,就像陸克文在2010年被黨內罷黜後,不少吉拉德的支持者公開在電視上痛批陸克文,使工黨在大選中不能像執政黨那樣來宣揚,維護自己的記錄,而是在展望未來,這似乎缺少了執政黨的風格,而聯盟黨則強調自己的紀律性和穩定的領導團隊,同時宣傳聯盟黨歷來管理經濟的紀律。
在大選辯論上,一般是在野黨領袖要求與執政黨領袖辯論,而這次,是陸克文首先提出要與阿博特進行電視辯論。
選後二黨走勢
陸克文沒有像前總理霍華德那樣在2007年大選中失去了自己的議席,但他宣布,他將不參加下任工黨領袖的角逐。
由於2010年黨內罷黜陸克文,和陸克文隨後三年不懈的反攻,工黨目前內部的分裂嚴重。不管誰出任工黨領袖,只有先彌合了分裂,加之黨內改革,工黨才能夠浴火重生。
根據預測,聯盟黨將獲得91個議席。它的影子內閣在整個在野期間非常穩定,它的團隊,當然可能會有所微調,可以馬上開始工作。
這次大選的重要議題是經濟和民生,在外交上,聯盟黨沒有過多的表述,但阿博特在談敘利亞問題時,提到了澳大利亞是一個中等實力國家,會支持行動,但不會參與。這應該是給澳大利亞在國際上的地位定了位。
在中國問題上,聯盟黨政府應該會遵循霍華德政府的做法,當年的霍華德政府對美國唯一不表態的是在中國問題上。有專家曾經指出,霍華德政府是把美,中,澳放在三個分開的盒子裡考慮中國問題,而陸克文是把自己與美國放在一個盒子裡來看中國問題。
霍華德是阿博特的恩師,在許多問題上,阿博特會有所求教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