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個毀於轉基因的國家(圖)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3年09月05日訊】20世紀80年代末,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一個龐大的轉基因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的實施地點選中了阿根廷,阿根廷的人民也因此成為轉基因作物的第一批活體實驗品。
到2004年,阿根廷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3400萬英畝(約1375.9萬公頃),轉基因農業的歷史和阿根廷的「大豆革命」,是一個國家在「進步」的名義下全面失去糧食自給能力的典型案例。
阿根廷轉基因大豆革命的結果,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這個國家的農業經濟被徹底改造了。
20世紀70年代,在債務危機之前,大豆在這個國家的農業經濟中所佔地位微不足道,種植面積只有9500公頃。在那些年月裡,一個典型的家庭農場種植多種蔬菜和糧食作物,還養些雞,有的還養有少量的牛,來生產牛奶、乳酪和牛肉。
在改種孟山都大豆和採用大規模生產技術四年之後,到2000年,轉基因大豆的播種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到2004年,面積擴大到1400萬公頃以上。大型農業收割機械大量砍伐森林,並掃蕩由當地農民佔據的土地,以便為大豆種植提供更多的土地。
阿根廷農業的多樣性——一壟壟玉米地、麥田和廣闊的牧場——被迅速改變成了種植單一農作物的地區,就像埃及的農作方式在19世紀80年代被棉花取代並被摧毀一樣。
到2004年,這個國家所有農業用地的48%被用於種植大豆,其中90%∼97%種植的是孟山都的轉基因抗農達大豆。孟山都最初免費派送種子,在成功佔領99%市場份額之後又開始收取高額專利費;與孟山都種子配套的殺蟲劑破壞了生態環境,殺死了其他莊稼,引起動物後代器官畸形,使人出現噁心、腹瀉、嘔吐和皮膚損傷等症狀。
阿根廷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受孟山都控制的轉基因實驗場。機械化的單一種植大豆的農作方式迫使數十萬農民離開土地,貧困和營養不良現象大量出現。
20世紀70年代,阿根廷的生活水平是拉丁美洲最高的國家之一。官方公布的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人口比例1970年僅為5%,到1998年,這個數字陡升至30%。而到了2002年,又激增至51%。以前在阿根廷聞所未聞的營養不良現象,到2003年上升到約佔3700萬總人口的11%∼17%。
在因國家拖欠債務而引發的全國性嚴重經濟危機當中,阿根廷人發現,他們已經不能再依靠小塊土地生存。這些土地已經被大片的轉基因大豆所佔據,堵死了種植能維持生存的一般作物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