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下修GDP數據為何值得關注?
【看中國2013年09月05日訊】中國國家統計局修正了2012年GDP的統計數值,將去年的GDP產出下修了380億元(約合62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吉爾吉斯斯坦整個國家的GDP。
這也意味著2012年中國GDP同比增長僅為7.7%,而不是此前的初值7.8%。(當然,7.7%的水平也已經超過了7.5%的經濟增長目標。)
下修GDP數據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有一些點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應該明確,國家統計局總是在修正其GDP數據,所以此次下修並不是特別意外。去年9月,國家統計局也將2011年GDP增長數據由9.2%上修至9.3%。在那之前,2010年的GDP數據也曾從10.3%修正至10.4%。
然而,此前都是向上修正,而這一次的下修還是史無前例的。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此前的情況一般是低估了第三產業的GDP產出,導致在後來的修正中會對整體GDP增長數據進行上調。這通常是由於計算服務業部門的經濟產出需要相對更長的時間。
所以,2012年GDP下修成了史上首次對過往GDP數據的下調,而且,對服務業部門的經濟產出下調了220億元(約合36億美元)。前面提到了對2012年整體GDP產出下調380億元。
這表示,中國的服務業部門正在走下坡路。
佔中國GDP約10%的批發和零售部門的經濟產出遭到了852億元的下修。這其中包含了消費導向型、能夠創造就業的服務業領域,而這正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中國目前正在努力實現經濟增長的轉型,希望不再完全以投資為導向。
雖然批發和零售部門的增長依然非常迅猛,同比增長10.4%,但相比於下修前的11.9%還是有很大幅度的降低。考慮到計算方法通常會低估服務業部門的增長,這次下修顯然是令人失望的,讓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在平衡的希望大打折扣。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工業產出數據也下修了189億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因為每年工業產出對GDP的貢獻都接近40%。雖然無法知道統計局的數據為什麼會出現偏差,但是下修的行為也能夠表現出實際產出的確是要比該領域投資所暗示的要少。
而最近,中國經濟似乎開始漸漸走出前一段時間的放緩陰霾,8月製造業活動創下16個月新高,瑞信、德意志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紛紛上調中國2013年GDP增長預期。
2012年的低基準,能否讓2013年中國經濟看上去依然健康呢?可能不會。
中國國家統計局對數據的修正並不太可能對經濟產生太大衝擊。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從7.7%的增速下降至7.6%,這樣的放緩程度看上去要比從7.8%直接降至7.6%好看一些。如果2013年的數據還將繼續被不斷下修的話,那麼今年實際的增長情況應該比目前數據所表現出來的要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