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給歐洲人飯桌帶來新憂
【看中國2013年08月25日訊】將近20年來,全球化經濟打開了歐盟各國的市場大門,進口食品越來越多,歐盟國家對這些食品的質量檢查本身就相當鬆懈,但仍然發現大量問題。法國《快報》雜誌發表獨家調查特寫文章,警告法國人注意飯桌上和盤中食物的安全。
法國《快報》雜誌文章開頭僅僅以7月24日一天的情況為例說明進口到歐洲的外國食品問題多多。這一天,法國海關發現從南美多明尼加進口的一船茄子含有超量的殺蟲劑,厄瓜多的魚含有超量的汞。荷蘭衛生當局發現從羅馬尼亞進口的牛肉沒有經過「瘋牛病」檢驗,在義大利,一批中國製造的廚具因帶有過量有毒物質而從市場上收回。
和歐盟其他國家一樣,法國人的食品來源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法國人不再只吃國產的「布萊斯雞肉」,諾曼底蘋果或者布列塔尼漁民捕撈上來的魚。一個個集裝箱將全球各地的食品運到法國。全球化的食品種類繁多,不再有季節的限制,但也帶來食品衛生方面的風險:在同業競爭,股東賺錢慾望和超級市場壓價的多重壓力下,尋求低價食品的法國大食品進口公司將進貨地點擴展的越來越遠,而不再購買在國內和歐洲就能生產的食品,或者把生產工廠搬到勞動力低廉的新興國家,這就使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的檢驗越來越困難,越來越昂貴,甚至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和其他工業一樣,地球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食品工廠。法國《快報》抱怨:全球化下的食品檢驗要比檢驗一件衣服的質量更加困難,但所費的心思卻並不更多。因為利潤成為追求的第一要務。為了利潤,可以把在蘇格蘭捕撈的蝦運到泰國,讓那裡的廉價工人做剝蝦皮的工作,然後再運回歐洲,增加了27000公里的運輸,也中斷了生產鏈,使得食品衛生和檢驗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甚至不可能。法國超市所賣的工業化生產的「義大利式餡餅」中,包含60多種原料和佐料,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誰知道那些原料中有多少抗生素和殺蟲劑呢?
法國《快報》告訴讀者:在進入歐洲的食品集裝箱中,受到檢驗的只不過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部分,其餘的部分全都沒有檢驗。2012年,在沒有「運氣」而受抽查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進口食品中,被發現不合格的又以來自中國的居多,達到百分之十六。文章披露:產品合格證等文件檢查在歐洲比較容易過關,而在中國等國家,食品檢驗更是薄弱。法國《快報》刊登對中國廣東地區漁場的採訪調查,發現在當地有沒有合格證根本不是問題,沒有合格證的漁場完全可以借用有合格證的漁場名義來出口。中國廣東的養魚業並不專業,一些農民在養魚的同時還養豬,用豬糞來餵魚。
法國《快報》文章列舉近來歐盟檢驗中發現的直接危害人健康的進口食品中的嚴重問題有:南美國家和中國生產的冷凍水果中有甲型肝炎病毒,埃及的荳芽含有大腸桿菌。另外2012年法國海關發現有問題的產品還有:美國的食品鋪料,阿根廷的牛肉,巴西的雞肉,越南的香料,土耳其的無花果乾和青椒,伊朗的開心果,西班牙的魚和中國的廚具和蜂蜜。
歐洲國家發現:一些進口食品含有過量的重金屬,而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在中國的大米等食品中,重金屬鎘超標已經成為公害之一。鎘能夠進入並停留在人的腎中並有致癌作用。專家們對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還不是特別清楚,特別是不能斷定在幾種重金屬共同作用下的危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