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專家學者點評審薄案(圖)


薄熙來在濟南中院受審(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3年08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鄭文新綜合報導)近期在中國濟南中級法院上演的審薄案,由於劇情多變,主要演員薄熙來不按導演的安排演戲,大秀忽悠民眾的演技,引來了海內外的大量觀眾觀看,有不少觀眾還對此案發表了許多有見地的評說,今天摘編的是部分海外人士點評審薄案的觀點:

李成和麥瑞安:薄熙來案未了局

李成是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研究主任,麥瑞安(Ryan McElveen)是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8月23日,兩人聯名在《紐約時報》網站上發表題為《薄熙來案未了局》的文章。

文章指出:這樁預定了結果的庭審,不會成為薄熙來案件的高潮,原因是中共力圖趕緊收拾好這起醜聞,把注意力轉入國家的經濟問題。薄熙來代表了一代中共領導人,他們在共產黨崛起的時代長大,在資本家日漸壯大的背景下執掌權力。在一個沒有靈魂的國度,他帶著對權力的飢渴進入了政壇。庭審最可能的結果是薄熙來被拖進監獄服刑多年,在此之後,領導層還是不得不應對因他的垮臺而暴露的社會分化。

文章認為:審判之後,醜聞帶來的政治污點將繼續存在,迫使共產黨面對中國社會的主要分化,這種分化的斷層線已經通過本案暴露出來。

汪錚:公審薄熙來並未切中要害

汪錚(Zheng Wang)是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和國際關係學副教授、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的公共政策學者,8月23日,他在《紐約時報》網站上發表題為《公審薄熙來並未切中要害》的文章。

汪錚認為:中共將薄熙來的審判粉飾成該黨反腐敗運動的一部分。(與另外兩位因腐敗受審的黨內高官陳良宇和陳希同一樣,薄熙來之所以走到窮途末路,最有可能是黨內權力鬥爭的結果。)但這場審判真正的顯著意義在於,它突顯了一場緊迫的爭論,這關乎中國未來將走上何種道路——具體而言,該國領導人是否會重新啟用毛澤東那些災難性的做法與政策。

儘管薄熙來與其家人本身就受害於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他在2007至2012年擔任超大型城市重慶的黨委書記期間,採取的政策卻照搬了毛澤東動員和管制中國人民的方法。這些方法讓薄熙來廣受擁護並手握大權,但也開闢了一條可能讓共產黨回歸毛澤東舊路線的險途。
汪錚提醒審薄案的觀眾:因此當你旁觀薄熙來的審判時,請記住,對各種醜聞的指控、薄熙來頑固的辯護,還有最終的判決都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共是否能終結薄熙來的手段和政策——並且驅散毛澤東的陰魂。

章立凡:薄熙來不僅是個好演員

8月23日,歷史學家、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章立凡在《金融時報》中文網上發表題為:《薄熙來不僅是個好演員》的文章。

章立凡指出:薄熙來不僅是個好演員,還是個狠角色。性格決定命運,官方宣傳中一再強調他「六親不認」的桀驁個性,結果一語成讖。驚人之舉的背後,既有革命教育造就的「英雄」情結,也展現了紅色家族的傳統政治謀略。當年紅衛兵高幹子女中,就流傳一則信條:「政治鬥爭無誠實可言」。

薄熙來的謝幕演出,如同給臺前幕後的支持者們打了雞血,不僅進一步撕裂了社會,或許還有機會繼續撕裂高層,引發新一輪的權力鬥爭。無論最終是否按預定方案宣判,此案對未來歷史進程的影響將十分深遠。

熊焱:三罪名恰是中共施政三惡習

8月23日,自由亞洲電臺發表報導稱:目前在美國擔任軍中牧師的前八九學運領袖熊焱指出,薄熙來被控受賄、貪污和濫用職權等三項罪名,恰是深植中共政權各級政府的三大弊端。倘若不能根除一黨專政、建立民主法治社會,中國還會製造出更多薄熙來。

熊焱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經過1989年六四事件二十四年後,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已經不再侷限於薄熙來、陳希同或陳良宇等個案之上,站在結束一黨專制的角度上看,中國有志之士應該知道這是制度的問題,不是人的問題。」

熊焱寄望中國老百姓能通過大審薄熙來,反思盡快結束一黨專政的必要性。他指出:「雖然審判薄熙來可以傳播中國共產黨好像要整肅腐敗的信息,但是,若不能在制度上根除,每個人都有貪污的機會,只要通過行賄和受賄就能為自己獲取更大好處,就會去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如果沒有一個民主的制度、沒有自由的環境、沒有健康的社會,每個人都有墮落的可能,也會有被貪污、被腐敗的可能。」

本文留言

作者鄭文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