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已成權貴肆意採掘的一座半廢金礦?

作者:周可真  2013-08-21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8月21日訊】當年屬於「八十年代新一輩」而如今已年屆五十有五的我,於此憑自己有限的人生經歷和人生感受來對改革開放歷程做一簡略的回顧與膚淺的反思。

就我個人感受來說,自覺改革開放給我帶來的好處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使我獲得了和在「文革」時被劃歸為「紅五類」的人及其後代一樣的人格,不再因為我有一個因勤勞節儉而終於購置幾十畝水田但解放後卻不幸被評為「地主」的祖母而遭受到人格歧視和政治歧視;

一個是使我獲得了和其他同輩一樣的機會可以參加高考,而不再像原來那樣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紅五類」出身的「優秀分子」被保送為「工農兵大學生」,而瞻念自己的前途卻自憐只好在廣闊天地(農村)裡滾一輩子泥巴。

另外,讓我感受到的一個好處是:改革開放不但使我能讀到原來被列為「禁書」的那些書,還能讀到越來越多的原被當作「宣揚資產階級腐朽沒落思想」的「毒草」來加以批判的西方書籍,從而使我觀察世界的眼界得以擴大和思考世界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我的感覺印象裡,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以後最好的時光,那時「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幾乎個個朝氣蓬勃,既能感受到「科學的春天」的溫暖,又有企盼「四化宏圖」早日實現的理想,更有為實現自己的抱負而踏實學習的樸實學風,社會上更有思想空前解放的活躍氣氛,自我感覺活得舒心而有勁!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1985年),同學中選擇走仕途者是很讓人瞧不起的,被普遍視為沒有出息的一種選擇,甚至連他們自己都認為只是由於自覺缺少學術天份而在學術上無發展前途才做出的一種無奈選擇。

儘管那時出現了「研究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情況,但是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抱有「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信念,寧肯將來自己過得「不如賣茶葉蛋的」,也要選擇走「研究導彈」的學術之路。

而且,那時選擇從事學術事業的年輕人,除了踏實而刻苦的學習與研究,還普遍關心國家大事,參與政治的熱情很高。他們這種普遍的政治熱情是把自己的學習與研究與國家「四化宏圖」自覺地聯繫起來的表現,是他們心中有遠大理想的表現,而並不是為了謀取一官半職。

直到八十年代末的那次事件被平息以後(那次事件一直被當局像癩子忌諱別人議論其頭上的癩疤那樣忌諱國人評說),「八十年代新一輩」的人生觀開始發生根本轉向:他們不再關心(也不敢再關心)國家大事,把自己原有的那種理想性的政治熱情化作世俗性的經濟熱情,於是九十年代初在他們之中悄然興起了一股下海經商潮,當時大學中有不少教師都相繼下海經商了,而更多的人則由於高校恢復了職稱評審(此前有一階段曾暫停職稱評審),而轉而投身於「剪刀加漿糊」的「學術事業」,為爭取晉升職稱和改善生活條件而努力拚搏——相對於下海經商來說,後者可以叫做「下海經學」。無論是下海經商,還是下海經學,都不再是八十年代的那種理想性事業,而是變成世俗性營生了。

「八十年代新一輩」的生活方式普遍地從理想性事業向世俗性營生的轉變,是發生於國家決定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之際。其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的啟動和發展以及同時期故步自封的政治體制日益落後於日新月異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八十年代新一輩」以及後起的新人(包括前者的後代)在世俗性營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營生活動由起初的世俗方式迅速蛻變為庸俗方式。其經生活動的庸俗性既表現在「經商」領域,也表現在「經學」領域:

在「經商」領域主要表現為「經商」之人(庸俗的商家)與「經官」之人(庸俗的官員)的權錢交易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於是商界的偽劣產品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官府的貪腐行為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在「經學」領域主要表現為「經學」之人(庸俗的學者)與「經官」之人(庸俗的學官)的權學交易(包括錢學交易)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於是學術精品越來越少,學術垃圾越來越多,學術腐敗越來越嚴重。

從商界、官府到學界的營生活動普遍庸俗化的另一方面,是從商者、從政者和從學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信譽日益普遍的淪喪,由此導致國家和社會的誠信體系發生瓦解性危機,隨著其誠信危機的日益深重,官民之間、官學之間、商學之間、官商之間的人際信任蕩然殆盡,於是在這個庸俗不堪的國家和社會裏,人際交往只能靠金錢作為紐帶來維持,因為在人際信任蕩然殆盡的情況下,只有金錢才是可以人們信任的東西。於是,拜金主義就成為實際支配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

關於拜金主義,我曾寫過《透過「拜金主義」看中國國家權力主體的虛化》一文,我在這篇文章中表示,拜金主義所賴以產生的社會土壤是中國現行的政治制度,並指摘這種制度將整個國家權力化成了不值得任何一個人信靠而僅僅把它當作可兌換成現金的支票了,也就是說,這種政治制度掏空了中國的國家權力主體,使它變成了一種虛體,從而使得這個國家不再有任何一個人感到它真真切切地就是他們自己的國家,似乎這個國家都是由別人在掌控著的異在國度,於是,每個人都可能認為這個國家不是他的國家,因而是不需要自己去熱愛和對它負責的國家。當然,我這樣講是有前提的,即不認為中國現行的政治制度在任何條件下都會導致中國國家權力主體的虛化,而只是認為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才會導致這種結果。

胡鞍鋼在他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把中國現行的政治制度歸結為民主集中制,並認為這種政治制度是「中國創新並實踐了」的一種制度,並且這種政制又形成中國特色的「明顯優於」美國總統制的集體領導制。(參見:環球時報:中國集體領導制明顯優於美國總統制)我對胡文的核心觀點提出了質疑:「現行民主集中制究竟對誰才真有優越性?」在我看來,迄今為止的中國民主集中制,還僅是對中國權貴階層來說才具有真正的優越性,而對中國平民百姓來說則沒有多少優越性可言,因其缺乏有效的民主監督而成為滋生政治腐敗的溫床,而其無法根除的政治腐敗的結果,就是由於國家行政高效率所帶來的國家高速發展的成果,通過合法或非法甚或違法的權錢交易,被權貴階層佔有了其大部分,而且其中有許多被轉移到了外國。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中國現行政治體制對於權貴階層的優越性,不只是體現在這種制度使他們可以並且事實上佔有了中國高速發展的大部分成果,而且使他們可以並且事實上把他們所佔有的這些成果中的部分或大分部順利轉移到了外國。這些官員之所以會採取這種轉移財產的行為,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現行的政制,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政制掏空了中國的國家權力主體,使它變成了一種虛體,從而使得這個國家不再有任何一個人感到它真真切切地就是他們自己的國家。那些腐敗或未腐敗的官員之所以紛紛將財產轉移到外國,其心理原因就是由於他們覺得這個國家並不是他們自己的國家,因而是不需要他們去熱愛和對它負責的,所以,在從這個對他們來說是異在的國度中大撈一把或大賺一票之後,他們就自然而然地要考慮自己的歸宿之地了。正是出於對自己歸宿的考慮,他們才將其財產(不管是合法財產還是非法財產)轉移到他們自認為合適的歸宿之地——美國或其他國家。這些官員其實只是把現行政治體制下的中國當作是可以讓他們及其同盟者盡情採掘的一座金礦,他們更自覺其所任的官職不過是這座金礦中大小不等的老闆位子。

中國的現實令我感覺悲哀的是:這三十餘年來中國的發展,雖然多少也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一些眼前的蠅頭小利,但大部分實惠都被權貴階層給佔有了,而且其中有許多都被他們轉移到了外國,於是這些年的發展給中國造成的後果就是:除了百姓得著些眼前的蠅頭小利以外,整個國家資源和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受到了必將嚴重影響今後中國幾百年發展的浩劫——石油等資源濱臨枯竭、空氣和土地及水污被嚴重污染、國民道德和社會誠信淪喪殆盡!然而儘管付出了如此高昂而巨大的代價,卻主要是換得了少數人的權貴地位及其財產,而且這些財產有部分或大部分已被他們轉移到了外國!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得到了什麼呢?除了一些蠅頭小利,他們得到的是:(1)濱臨枯竭的自然資源;(2)空氣、土地和都水被嚴重污染的自然環境;(3)國民道德和社會誠信淪喪殆盡的人文環境;(4)未知將來如何的不確定前途和完全無法自我把握的空幻命運!

垂垂老矣!但只要不死,總還要思考;只要不停思考,總還有話要說,儘管對於一個垂垂老矣的人來說,即使整個世界毀滅,其個人又將失去幾何?!

 

(原標題:中國已成一些官員及其同盟者肆意採掘的一座半廢金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