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高達GDP的50% 中國是否出現「底特律」?

【看中國2013年08月05日訊】早前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David Lipton大衛立普頓在北京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佔到GDP的50%,而2012年這一比例才不過是10%左右。此言一出,加上底特律申請破產一事,根據美國彭博通訊社的觀察,大陸的傳媒和網上討論的焦點,都集中在中國的地方債務究竟有多嚴重,尤其是中國會不會有一個地方城市成為下一個美國的底特律,申請破產。

彭博引用中國審計署在2010年頒布的數字指出,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共達到1.73萬億元(美元,下同),大多用作投資建築和基本建設。資金的寬裕雖然可以避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困境,但卻同時惡化問題的後果,根據華泰證券的估計,地方債到了今年年底,將高達2.63萬億元,相等於GDP的29%。國家審計署2012年調查了全國36個地方政府,發現債務總額達到6246億元,顯示中國至少有部分地方政府的債務,達到或甚至高過180億元,這個數字正好就是申請破產的底特律所負擔不起的債務。

地方債的問題,根據彭博報導,大陸的財經報章和刊物其實已經談了很久,但一直都未獲重視,但到了最近兩個星期,由於底特律申請破產,加上IMF的估計,地方債這個問題終於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

彭博引述北京日報評論員毛小剛的文章《底特律破產對我們也是警示》指出,中國的地方債與美國還有不小區別。比如,底特律的問題,主要是福利負擔,養老、醫療、就業等壓力過大,「反觀我們,地方債很多都是追求GDP留下的,是把錢大量消耗在招商引資、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樓堂館所等方面,在社會福利上的負擔倒很次要。所謂各有各病,但異曲同工,實際上都是寅吃卯糧、透支未來。尤其是我們一些地方債累積的巨大泡沫,一旦破滅,後果不堪設想。畢竟,中國的地方政府是不可能有破產賴賬這一說的」。

報導又引述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呂尚彬表示,地方政府需要經濟多元化的發展,那些所謂的「媒城」、「汽車之城」、「油城」、「銅城」,一旦發生問題,後果可能比底特律更嚴重。

中國的領導人對地方債的問題已經提上議程的重點,國家審計署表示已經受到國務院的授權,對全國地方政府進行債務審核,人民日報的報導而且強調審計署將停止其他的工作,全面開展地方政府的審核,不過當局會否公開審計的結果,或者公開那一個城市將會是中國的「底特律」,就未見報導有所提及。

本文留言

作者鄭漢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