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信息全國聯網 官民期望不同(圖)
靠土地財政吃飯的地方政府和擁有多套房產的腐敗官員,成為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全國聯網的最大阻力。(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3年07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翔宇綜合報導)劉志軍一案中,檢方起訴書中提到的374套房產,再次觸動民眾神經。恰逢6月末是當局承諾的500城市住房信息系統聯網截止日期,多家媒體刊文批評當局對聯網進展「緘默無語」,質疑當局「偃旗息鼓」、「爽約」。這「一冷一熱」似乎源於「定位」不同:官方助推房產稅的信息聯網越來越成為民眾心目中的反腐「試金石」。當局因而希冀通過「冷處理」,令此事淡出民眾視線,同時減輕官員們對聯網的牴觸。
信息聯網非關「反腐」
2010年4月,當局在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2012年3月,溫家寶「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到「加快建設城鎮住房信息系統,改革房地產稅收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而信息採集系統的不完善一直被認為是推行房產稅的主要技術障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曾表示,一旦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立並聯網,限購就將被房產稅所取代而退出舞臺。
住建部在推進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全國聯網的過程中遭遇地方政府阻力。地方政府普遍擔心「信息安全」是否有保障。為打消地方政府疑慮,姜偉新曾表示,「(聯網後)只有市委書記、市長和住建部門負責人都同意,同時輸入,才能把某一個人的住房信息調出來。所以,市委書記、市長儘管放心。」
有負責該信息系統技術建設的人士向媒體披露,該系統並不接入網際網路,而且都是多層加密,很難破解。系統並且是單向的,各地方政府只能看到自己城市的信息,如果查詢或是修改都會留有記錄。
民眾更關注信息聯網「附帶作用」
2012年末至2013年初,各地陸續曝光「房姐」龔愛愛、「房爺」趙海濱、「房哥」楊利平、「房媳」張彥、「房妹」翟家慧等案件。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成為熱門話題。各媒體披露住房信息全國聯網時間一再延緩。報導紛紛將矛頭指向既得利益群體:靠賣土地吃飯的地方政府和擁有多套房產的腐敗官員。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因而被認為是打擊貪腐官員的有效手段。
大陸房地產大亨潘石屹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回答主持人提問「如果提一個建議,讓房價下跌,你會提什麼?」時,回答稱,全國房產信息聯網,只要輸入身份證、名字等個人信息就可以查出任何一個人的房產狀況,這個系統的建立,將導致房價下降。
官方「只干不說」
按當局規劃,去年6月30日前,大陸40個重點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將實現與住建部聯網。期限過後,當局卻遲遲未公開聯網進展。直到今年「兩會」,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在媒體的問下,才證實40個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已經完成。後齊驥又稱6月底將有500個城市實現個人住房信息聯網。
500城市聯網期限已過,官方再次未公布相關信息。《中國青年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其實大部分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已經與住建部完成聯網。而原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房產信息進行採集並聯網,目前已經沒有任何技術問題。但是聯網之後能不能發布,那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