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中國下半年將現破產潮 或涉及國企

【看中國2013年07月11日訊】瑞銀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存在風險,經濟放緩加上信貸緊張,中央希望市場自我調節,沒有推出經濟刺激政策的跡象,估計下半年內地部分行業將明顯出現破產潮,當中或涉及國企。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解釋,中央希望市場管控經濟,不希望有過多的寬鬆措施,故信貸將繼續緊縮,令產能過剩的行業可淘汰弱勢企業,故目前負面消息較多,內地經濟短期壓力較大。

浦永灝稱,中央嚴控信貸,或導致內地企業破產湧現,預期內地企業破產潮將於下半年逐步浮現明顯出現,當中或涉及國企,但相信瀕臨破產的企業將會與銀行洽商解決,現時破產問題仍然可控,相信不會如雷曼般一次性爆煲,中央希望維持經濟平穩,信貸一定有所增長,內地不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他還指出,內地銀行目前面臨挑戰,如貸款增長減慢,導致盈利受壓,尤其中小型銀行資金緊張,市場雖然常言內地經濟改革,但中央並未給予清晰改革方向,故市場將關注今年下半年舉行的「三中全會」,觀望能否解決資產泡沫爆破、地方債務高企和企業產能過剩的三個結構性問題。

不過,他認為現時內地勞工供應較以往不足,工資因而有增長,內地消費見穩定,可繼續推動經濟增長,預期內地次季GDP增長可達7%至7.5%,全年預期可以完成7.5%的目標。但內地經濟評級下行風險正在提高,若下半年不推出基建相關政策支撐經濟增長,內地GDP增長預測或再有下調風險。

下半年中國經濟會突現「黑天鵝」嗎?

各項宏觀經濟指標都印證了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一個穩定區間。按照潛在增長率的穩定性規律,下半年7.5%左右的增長水平應該可以實現。可能的「黑天鵝」事件是影子銀行的風險暴發。「錢荒」就是警示。所以,尊重經濟規律,保持一份鎮定和清醒,「平穩」貨幣發行,在當前至關重要。

今年以來對國內經濟形勢悲觀判斷佔了主導地位,下半年經濟進一步下滑的預測很多,甚至有下半年進入通縮的估計。筆者的分析認為,去年以來的數據和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呈現的穩定性明顯,如果影子銀行的風險處理得當,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應能延續上半年的穩定性。全年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應是大概率事件。

判斷形勢的重要指標是經濟增長,所有悲觀的判斷也是在增長速度上做文章。而從根本上來說,中國走進了與過去30年不同的增長階段,對增速需要重新認識。經濟規律帶來的潛在增速的必然變化,尤其需要我們深刻認識。

高增長的條件已發生變化。三十年高增長的外部「紅利」和內部「紅利」正在消減。貿易順差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最高超過3個百分點,最近三年貿易順差增長對GDP的貢獻是負增長。如果去掉這三個百分點的貢獻,7.5%的增長與過去也沒有什麼重大區別。更重要的是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改變以及其他要素比如石油價格的國際接軌,大大提高了製造業的成本。原有高增長的環境和條件改變,增長速度放緩實屬必然。

三十年粗放式發展,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等問題,以及環境約束,資源約束,都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都制約了這些行業的有效投資的增長,對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在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正在調整,新的產業結構還未形成的過程中,新的有效投資需求增長不能補缺正在調整行業的投資減少,增長速度的放緩是完全正常的。

增速放緩符合規律,放緩到什麼水平當然也是需要界定的重要指標。根據經濟學的充分就業長期均衡增長的基本結論,可以對現階段潛在增長水平簡單估算。因為去年第三季度7.4%的增長,全年7.9%的增長,今年第一季度7.7%的增長,都沒有大規模的失業發生。根據充分就業均衡增長率的判斷思路,現階段潛在增長,水平應在7%至8%的區間內。換句話說,只要沒有大規模失業出現,在這個區間的增長都是均衡的穩定的增長。潛在增長率還有一個特點,因為技術進步和其他全要素增長因素的突破需要時間,短期內潛在增長率有一定的穩定性。

其他宏觀經濟的指標也印證了當前經濟處於一個穩定區間之內。從總需求的數據來看,從去年4月到2013年5月,投資增長都是在20%左右,顯示了平穩性。消費增長在這一時段基本是13%左右,這樣的增長屬於剛性需求,更具備穩定。出口不穩定與外部環境有關,而且已調整了三年,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穩定態勢。從去年初開始,工業增加值一直就在9%附近增長,去年的工業增加值平均9.5%,今年前4個月平均值是9.3%,也呈現了穩定性。再從今年以來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來看,主要PMI的數據漲漲跌跌,但都是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變化,基本穩定。

因此,如果沒有改變經濟增長態勢的突發事件,按照潛在增長率的穩定性規律,下半年7.5%左右的增長水平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這個判斷對政策有兩方面的參考作用。第一,潛在增長速度在一段時間內有一定的內生穩定性,人為刺激更高的增長是反規律行為。在勞動力供給減少不能配合投資增長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只能使規模遞減效應加劇。第二,不出臺短期刺激政策不等於政策不需要作為。潛在增速放緩符合經濟發展階段的規律性,但並不說明當前增速的投入產出比和增長結構完全合理,也不說明階段性的穩定增長速度就是未來的可持續的增速。潛在增長率的穩定性也不意味著沒有風險。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完全可能改變穩定增長的態勢。

因此,短期內政策的資源需要更務實地配置在有效投資需求的創造上,以引導巨大民間資金有效率的經濟活動,有序釋放「貨幣堰塞湖」中的流動性。最近一系列審批制度改革,鐵路部分建設項目對民營企業的開放,營改增稅收試點範圍擴大,中小企業稅費減免政策延續等等,都在原來政策基礎上向前跨了一大步,這對創造更好的適合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對改善經濟運行狀態會有更直接的效果。

按照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理論,從根本上來說,在規模遞減狀態下,更高的增長是靠技術進步來推動的,也就是要靠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突破增長瓶頸。加大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的投入就是非常關鍵的。至於短期增長的突破,則要靠「殘差」的改善。「殘差」是除資本和勞動力以外的所有積極因素,包括更有效率的增長、環境生態平衡的增長、合理的增長結構、合理的產業布局、能釋放更大的生產力的創造力和新的增長動力的制度進步等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