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炒金者為何反被套?(圖)
【看中國2013年07月09日訊】中國炒金者從四月以來,都企圖扮演一種屌絲逆襲角色,如今到了七月,發現不但沒有逆襲成功,還被套進去了。
就股市而來,山東黃金(行情,問診)復盤之後,多次被砸至跌停版。如今,溫州人在房市慘敗後,又在栽倒在看似能夠永遠保值和升值的黃金上了。
有媒體報導稱,溫州金價下跌,溫州賣房炒金又被套了。4月中下旬,隨著金價的大跳水,原來主要以炒房為主的張女士,眼看樓市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開始關注黃金市場。
於是處理了一套房子,以311元/克的價格,買入1000克投資性黃金金條,而像張女士這樣放棄房產,進入黃金市場的投資者不在少數。溫州當地一市場人士向記者透露,溫州已出現黃金賣210元/克的價格。
溫州曾經是中國民間投資的風向標,曾經的炒棉、炒煤、炒房等赫赫戰績依然鐫刻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記錄薄上。我們聽說過太多的「屌絲們」經過努力奮鬥,最終完成翻盤,邁入成功的殿堂。
但是,自從赫赫有名的溫州炒房團折戟沉沙之後,溫州炒金客如今又在上演一出逆襲被套的市民劇。目前這個故事的經典進展,可以用當地一位負責人的話總結:「經歷過4月份的一次下跌後,溫州投資者目前都在觀望,已不敢提抄底了」。
此前豪言壯語與抄底的興奮,已經煙消雲散。黃金在萬物中間,一直被視為保值升值的寶貝,也被一些學者描繪成為穩定經濟的定海神針,甚至有學者提出恢復黃金本位制。
在紙幣體系下,黃金不過是萬種商品的一種,它也會隨著市場波動而波動,在波動過程中,也會具有大幅度「貶值」的風險。
人們對於黃金信心來自何方?黃金天然是貨幣,這一觀點在金本位背景下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黃金既可以儲存,又可以當作交易手段和價格衡量工具,然而,在紙幣本位甚至數字貨幣時代,黃金已經不再充當貨幣功能了。
黃金只不過是一種資產表現形式,和石油、房地產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黃金作為歷史上的貨幣之王,還保留著古老的頭銜而已,這些古老的頭銜,往往讓人產生黃金是硬通貨的感覺,其實,黃金並不比其他資產硬多少,從歷史上來看,1971年廢除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制定的黃金本位制後,黃金從35美元每盎司開始起。
國債期貨准入門檻為50萬,漲跌停板為±2%,最低交易保證金為2%。
在1980年到2005年這25年中,金價一直維持著低位震盪的走勢。直到最近六七年,黃金才算甦醒,與其說黃金具有保值功能,還不如說是「補漲」。
實際上,在2011年,黃金走向所謂牛市的時候,就有一例典型案例,來訴說黃金炒作的風險,有一位女子網上炒金兩年,不僅賠光了家產,還欠下35萬元巨款,最後離家出走。
還有一位建材老闆參與地下炒金血本無歸,想賣房翻本被朋友制止,在這場地下炒金的遊戲裡,99%炒金客血本無歸。
這次黃金下挫,給人們一記猛拳:只有進步本身才是王道,而將金融安全或者投資寄託於黃金之上,只不過是一種幻想。
很多人說這次金價暴跌是美國人操縱的,這種觀點是對的,然而,深藏在金價下挫的背後的內在動因,還是實體經濟蕭條,導致投資渠道日益匱乏。
在經濟蕭條期,大量的存量貨幣資本由於找不到出路,希望在黃金光環下度過寒冬。很多資本從樓市出來,沒想到一出來就被當頭棒喝。
賣房炒金與2007年賣房炒股的故事基本邏輯是一致的,賣房炒股的結局是大房子進去茅屋出來,至今很多人還在悔恨不已。雖然中國某些樓市已經進入了滯脹期,但如果僅僅就一套住房,然後賣掉炒金或者炒股,其風險係數就非常大。
相反,從今年三月份起,中國房地產市場又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已經超過往年,樓市與黃金形成了鮮明對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