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的真原因(圖)
【看中國2013年07月06日訊】過去十天,錢緊「錢荒」的事實在業界尤顯突出,更被媒體搞得沸沸揚揚,諸多方家都出來解讀……
聽了,看了,有點按捺不住,未及問題的真原因。
筆者更注重於「事前」的觀察分析提醒(預警),從2009年開始至去年,對政府實施的貨幣量化寬鬆刺激政策已經作了過「多」的預警,胡總溫相的「新政」含有過份投機並以透支未來中國發展為「先機」,尤其是藉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性金融海嘯所採取的經濟刺激措施,必定產生嚴重的經濟問題,諸如引發債務危機和銀行貸款壞賬及加劇經濟結構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次的「錢荒」,與九十年代的緊「銀根」極其相似,其誘因也是前期不足一年的松「銀根」所致,大家只談及鄧的「南巡」正效應,卻不聞「南巡」後松「銀根」經濟過熱所產生的負面問題,不知人們還記得1995年,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曾經對當時的「錢荒」( 緊「銀根」)有所疑惑,說貨幣貸款比去年同期淨增了五千多億元,為何銀企仍抱怨資金緊呢?
其實,即使貸款比去年同期淨增了五千多億元,而其放貸的增速增幅都不及之前,且的松「銀根」後的項目資金擴張拉動,需求也呈現剛性的,因此,新增規模遠不足剛性的資金需求。
2003年,中國貨幣M2餘額18.5萬億元,2012年,中國貨幣M2餘額97.4萬億元,2013年以來,中國貨幣M2餘額破百萬億元大關,但其增速比去年同期都慢了下來,新一屆黨政領導人已經意識到再用貨幣增發貨幣超發來支撐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發展了,下意識的扭轉這一「刺激經濟增長」的方略。
於是,銀企間也就慢慢嘗試到了失去「刺激」動力的運行,到期的債務問題,再創銀行光鮮的業績問題,GDP增速問題等等也就糾纏在一起,形成了金融經濟系統性問題來了,先以「錢荒」顯露山水。
「錢荒」,錢怎會「荒」呢?
有篇最新文章叫《大行找小行「借貸」?》,大行找小行「借貸」,其實也叫「同業拆借」,拆借來的錢,銀行記賬當然是在「借貸方」。筆者也就從貼評中樂見做一下歸結。
「錢荒」問題可歸納為:
一是當下中國貨幣量化寬鬆不如胡總溫相新政時的增速,鬆了點油門的車子,速度肯定不如前,頗讓載重的車輛感到前行好吃力,要維護,不維護原來的擴張性,系統就出問題來了,於是乎「錢荒」。這就是前因所致。
二是銀行績效「中考」到了,各種指示需要上臺和良性反映,存款需要增加,「同業拆借」到期款需要償還(大行還小行「借貸」),貸款回收頗難,且還需要為到期的企業還貸「著想」或加「技術」處理等經營問題綜合突現。
三是「同業拆借」,銀行間的到期「同業拆借」款要償還又找不到錢的問題。
四是胡總溫相新政期間所產生的銀企、銀政債務,即到期貸款不「展貸」、不「借新還舊」的話,銀行就要產生大筆不良貸款甚至壞賬了,而要給予企業「展貸」、「借新還舊」,銀行又缺錢,雖能做些「技術」處理,但要收息,息也需要錢去墊付,並轉化為部分銀行利潤的問題。
五是央行高懸的「存准率」和「銀行撥備率」卡住了銀企的「衝動」,還有「存貸比」讓銀行業去年拚命要力爭個「破」除。這才是真「錢荒」問題。
按著名評論員牛刀在其《經濟已經崩潰只不過無人再說》的文章中說:「銀行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帳準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壞帳準備金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帳款餘額的9%計提壞帳準備,提取的準備金進入當期損益。而我國銀監會在監督這個數據,現在是287%。在朱鎔基時代,銀行撥備率超過100%就爆發了經濟危機,」
六是還有化零為整的銀行存款被「理財」去了,理財產品大得告急,也加劇了「錢荒」的一個不能忽略的大問題。
當然,又有專家對「錢荒」釋放了新的信號—— 「錢荒」過去了。也許非常緊逼缺少「頭寸」的「錢荒」暫時不再了,那是因為央行對各商行的「中考」(半年績效考核)大家需要闖關,過了「中考」各商業銀行也暫鬆口氣的事實。但更大的「大考」還在後頭,還有《參考消息》報中提到的「李克強經濟學」的「大考」,銀企將面臨更大的「錢荒」, 緊「銀根」或將呈常態化,中國將面臨緊日子,大家準備好了嗎?
不徹底反思改革,無以有正確的改革和可良性持續發展。負「改革」所釀成的問題對中國經濟可良性持續發展已經構成了災難性的嚴重後果,不然,也就不會有「改開」以來的銀行貸款壞賬的第一次「剝離」、第二次「剝離」、索性進入常態的年度銀行呆、壞賬的「剝離」和「核銷」了,未來或許還有第三、四次的銀行呆、壞賬的大「剝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