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如「花旦」,琴是「青衣」(圖)

【看中國2013年07月02日訊】話說:箏入世,琴出塵;箏是友,琴為師;箏為水上鷗,琴乃雲中鶴;箏是隨意撩撥的心曲,琴是淨手焚香的功課;箏寄感官世界的多姿,琴托情感內心的自省;彈箏宜韻,人宜樓,宜風,宜水湄,宜桃雲柳月,鼓琴宜高士,宜寺,宜雪,宜江畔,宜竹海松濤。琴與箏,一雅一俗,箏講究的是技藝,而琴注重的則是韻味。

外形上,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古琴琴面系有7根弦,因此也叫7弦琴,琴弦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弦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 古箏有雁柱,像大雁的形狀古箏演奏過程中,由於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種輔調和支撐(復調與和聲)演奏成為可能,而且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而且它琴體比較寬大,表現力更豐富一些。

彈奏方式上,彈奏古琴的時候,左手回推拉或者按壓,用左手在琴板上左右的滑奏來變換高低音,古琴是一弦多音。而古箏基本上一弦一音,古箏當然也可以做到一弦多音,但基本上是一弦一音,很有區別。

古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傳說為「伏羲」、「神農」氏所造;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秦代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減字譜」;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古箏的聲音大,很動聽,彈奏的時候加持力很強。想要用它來醉人是再好不過了。所以自古以來多是些女孩子練一練好賣藝。古琴聲音小,比較內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環境下會特別感動人,而往往感動的也只是彈琴人自己。一些大師也曾彈出過加持力很強的曲子,讓人覺得如聽萬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從古琴的結構和發展歷史來看,古琴真正的意義不在於技巧和感人,而在於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個彈琴者最終的歸宿。所以古箏比較傾向於是彈給別人聽的,古琴則更傾向於彈給自己聽。

音色上,古琴音色渾厚,古樸平和。古箏清脆流動,優美淳厚。古人說琴棋書畫,其中琴即是指古琴。古琴是超脫於塵世之外的,箏卻是食得人間煙火的。

古箏——悅耳,古琴——悅心。箏如「花旦」,琴是「青衣」!琴可定我意,箏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紅塵,古箏看淡紅塵。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