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裡人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

【看中國2013年06月18日訊】大凡在城市居住久了,都嚮往田園生活,中國人不例外,外國人不例外,和大陸比起來,臺灣人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是,山裡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在臺灣,山裡人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山裡人,俗稱山民。一種是週末山裡人,也叫白領山民。從臺灣地形圖來看,山區幾乎佔據了整個島嶼,山與海交界的平埔雖然居住了絕大多數居民,但山區卻越來越成為島民的最愛,成了很多旅遊者的天堂。

臺灣當地很多人度假並不是去海邊,而是進山。山裡有太多去處被開發成旅遊景點,比如東部的太魯閣,中部的玉山等等。

我倒並不太喜歡臺灣的山,總覺得和大陸的山沒啥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小。這大概和地理環境有關。臺灣上演《賽德克巴萊》時,我忽然想去山裡看看臺灣的高山族。臺中最牛的做太陽餅的大師阿明師知道後跟我說,我帶你去看看什麼是高山族吧。

從臺中城裡進山花不了太長時間,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到了一處盤山路上。但看著寬路越來越窄,我有些詫異。阿明師告訴我,臺灣中部山區有雨,公路經常被衝斷。其中一段拐彎的山路居然有一處懸空了。之後,車子只能順著旁邊的土路開到了谷底,沿著谷底前行。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主人阿龍出來迎接,阿明師給我介紹完就急著指揮隨行的夥計,開始從車上往下搬東西。車上居然裝了很多日常用品和蔬菜食物。阿明師說,山裡人苦,平時沒機會多下山,加上山洪沖刷,山裡人就經常斷了和山下的來往,吃菜和日用品的補充就會成為問題。所以他每次上山來看他們,就會帶一些蔬菜和日用品。

我想,如果不考慮交通和物質條件,臺灣的山裡人真幸福。不只是有政府的關注,還有像民間急公好義的阿明師這樣的企業家在行善。

臨走時,阿龍送給我一塊拇指大小的一段木頭。我搞不懂是啥,阿明師指著這段從冰箱冷凍取出來的木頭說,這個很名貴喲。這可是臺灣獨有的,比金子還貴重的牛樟芝。

看到我將信將疑的樣子,阿明師給我講了牛樟芝的特殊來歷。

原來,在日據時代,日本人迫使臺灣的原住民為他們進山砍伐名貴樹木,一來供戰爭使用,二來運回日本本土。《賽德克巴萊》裡面演到過這個情節。日本人發現牛樟樹樹心空洞,山民回答是腐爛造成的,於是,牛樟樹得以保留下來。其實,牛樟芝就在牛樟樹腐爛的樹心裏,靠著山嵐氤氳,漸漸生長為稀有名貴藥材,被譽為「臺灣森林裡的紅寶石」。再加上山路危險,採摘困難,這些都讓牛樟芝身價倍增。

我聽完也感到手裡這份名貴牛樟芝份量不輕。

臺灣的山裡人靠山吃山,卻從來不會大肆破壞,這是山裡人祖輩遺留下的祖訓,環境就是他們的家。而政府頒布的法律也一樣讓山林得以保護。臺灣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任何人和團體未經批准砍伐樹木都屬於違法,就是從山裡撿拾山洪沖刷下來的漂流木,一樣屬於犯法。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環保問題了。

晚飯時,與阿明師的朋友王先生聊天,他知道我去山裡做客時,說也歡迎我去他在山裡的家看看。我看他不像山裡人,他笑了說,城裡人也可以變成山裡人啊。

原來,王先生是新竹的電子工程師,確實是地道的城裡人。但他在山裡買了一處風景優美的山林,在山裡順勢搭建了一座森林小木屋。

森林裡的一切物質都被王先生環保地利用起來。比如,木屋的屋頂採用了太陽能板集熱供電,腐爛的樹葉用來做肥料,雨水則進行集採,用以供應淡水。在小木屋周邊,王先生還種植了一些菜果,同時也養殖蜂蟲。這樣,既建造了現代化的居住條件,又不破壞環境,取之自然,又完全歸於自然。

用王先生的話說,這可以放鬆在城市裡的疲憊身心,又可以用環保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又可以養生,享受晚年。

這讓我想起北京周邊的山裡,也有類似這樣生活的城裡人。有些人會融於山裡,生活簡陋,有些像苦行僧了;有些則大興土木,豪宅華宇,破壞水土又奢靡無度,與山野氣息相去甚遠。不要說環保節能意識了,就是城市與山村生活方式的差異,也顯得格格不入。

我想了想,那些搞臺灣旅遊的社團,能不能從這個理念上設計一條線路,看看臺灣兩種山裡人的生活方式。那樣的話,阿里山就會顯得更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