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要比當地人更幸福

經歷了十來年的國外生活,深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個逃離自己祖國追求自由的人,要遠遠比當地的老外幸福。因為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回頭去看國內的情況,尤其是如今的中國,那種感覺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而土生土長的當地老外,他們覺得自己的環境是天經地義、安全感是與生俱來的,因此他們缺乏那種拓荒者的快樂。

移民國外的適應過程實際上很艱難,需要首先過三關。

第一關是語言關,這是最基本的,因此我一直強烈主張移民不能走捷徑,最穩妥的方法也是最笨的辦法,那就是先受教育,最好是從中學開始。語言這東西是靠時間和實踐積累起來的,跟國內英語課上講的東西完全是兩碼事。

這一關過了以後就會發現,自己多了一門技巧。英語的資料要遠比中文的資料多,而且越來越發現不能靠別人翻譯,越是先進的東西就越容易被別人翻譯走了樣,跨越於兩種語言之間,那種快樂感要比老外高。

第二關是文化關,過去總覺得中國的相聲很逗樂,等語言過了關以後,不知不覺地讓國外的那些脫口秀逗得笑彎了腰。跨越兩種文化之間,就比老外多欣賞一些東西,他們的文化裡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再加上歌曲、電影,平時和老外之間聊天,都和文化背景有關。

移民國家是融合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文化以後的產物,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地方,別人也會盡力地去展示自己,去體會別人優秀的文化,什麼美食節、藝術節、文化節等等,新移民會比當地人有更多的感知能力,當然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感受。

第三關是食品關,中國人這身子骨是五毒不侵的,而老外從小吃的喝的都很乾淨。可以想像,從中國那個環境出來,有著比老外更強的抵抗能力。換到一個清潔的環境,那對身體的意義不言而喻,起碼減輕了肝臟的壓力。而且老外的很多飲食方式非常健康,中國人能夠做一手地道的中國菜,這一點老外就沒戲了。

雙重付出,必然得到雙重享受。上面所說的這三關一過,生活在國外的環境就相當舒服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五年到七年,有些人會更長,因人而異。其實生活上的舒服無關緊要,中國人都是從條件很不好過來的,對生活上面的條件要求不高。

下面才進入主題,也就是最關鍵的安全感問題。生活在中國的人有三大憂慮,而老外可以說根本就沒有,當一個新移民生活穩定下來,發現自己原本的憂慮沒有了,那種幸福感老外就根本無法理解。

第一憂慮周圍的不確定因素。老外不太關心政治,因為誰上來當總統大家的日子都過得不錯,他們不知道對周圍的擔憂到底是個什麼滋味。中國不但是政策變來變去,而且經常有人會侵害你的利益,人們需要警惕地活著。

對各種安全的擔憂讓人身心疲憊,特別是如今的中國,食品和飲水都成了人們擔心的內容,當你放下這方面的擔心,那種輕鬆的感覺老外是沒有的。

第二憂慮孩子的教育和就業。都知道中國人重視孩子的教育,現在發現不是老外不重視,而是他們根本對孩子沒有憂慮,因為不存在生存問題,更沒有啃老問題。

現在美國或加拿大的失業率大約在百分之八以內,也就是說一百個人裡面才有七、八個失業的,但他們可以領救濟和失業金。就憑中國孩子的聰明和努力,即便是有一半失業的也輪不上中國人。中國人的那種努力實際上是一種習性,當你只是保持一種習性以後,發現能把普通的老外孩子遠遠地拋在後面,不是老外笨,而是他們更偏向於享受。

華人的孩子成了各大名校的主力軍,畢業以後哪個老闆不願意要努力勤奮的年輕人?因此新一代的華人孩子很快就能成為白領階層,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回頭去看國內同齡的那些過去的小朋友,那種幸福感老外是感受不到的。

第三憂慮未來,隨著通貨膨脹和社會老齡化,中國人不敢去想未來,甚至都不敢去想自己生病了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錢去醫治。回想一下幾十年前,我們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二十多塊人民幣,如今呢?再過幾十年以後呢?

國外的醫療是有保障的,養老也是有保障的。你觀察一下流浪漢和乞討的人裡面,沒有老人、孩子和殘疾人,更沒有華人,你就可以想像,將來你也不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而且你會發現,現在中國人怨氣越來越重,沒有人願意靜下心來說點事情,上來先罵街,語言環境就是一個大糞坑,這就成了一個參照。老外這裡的鄰里之間,大家無論認識不認識的,都特別友好,相互幫助,相互問候,老外覺得這很正常。

果然是不經歷風雨就見不到彩虹,沒有和中國的環境比較,你就感覺不到那種幸福。過去我一直非常審慎地對待移民問題,現在覺得,在合法的情況下,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因為再大也不至於喪命,活著,你就能看到一切。

通過移民逃離中國的環境不是解決的辦法,最終需要將中國變得像國外一樣。但要是不通過逃離來保護,恐怕我們這些人早被同化了。原因是那裡的邪惡太強大,出來的人有責任喚醒沒有出來的人,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被人侵犯,與邪惡作鬥爭。

人類的環境其實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憑中國人的勤奮達到美好其實也不難,中外之間在理念上的最大差異就是有人覺得一部分人欺負另外一部分人是應該的,這是個極其邪惡的理念,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戰勝邪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