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揚州八怪」中的羅聘(組圖)

名門之後

羅聘,字遯夫,號兩峰。他的祖籍——黃山呈坎,是個華夏聞名的古村落,原名龍溪,始建於東漢時期,離現在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遠近的老百姓都知道,呈坎又叫「八卦村」:一條河流幾經改造,貫村而過,將村落劃成兩片,呈一條奇妙的「陰陽魚」形狀。說是「村」,呈坎其實是個鎮。歷史上,整個鎮上的人,曾經全是羅氏子孫,羅氏在宋、元、明三代,繁衍達到鼎盛期。據明朝時修撰的《羅氏族譜》記載,羅氏子孫在朝為官的,達110餘人,其中在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有宋代的吏部尚書羅汝輯——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大好,是岳飛冤案的主審法官;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的主修人物羅願;明代的制墨大師羅小華;「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等等,都出自呈坎羅氏。


清·羅聘《醉鍾馗圖》

呈坎還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祖居地。進入明朝後,在外當官及經商的羅氏子弟,遍及大江南北。這些官吏、商賈取得成功、榮歸故里後,便大興土木,建祠造社。目前,全村擁有宋、元、明、清四朝的古建築130多處,有「一村雙國寶」之稱。它是中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又被稱為「中國國寶最多的鄉村」。據當地文獻記載,明朝時,大書法家董其昌長期客居此村,對該村文風的昌盛,特別是書畫的繁榮,無疑是有積極作用的。到了清朝,果然出了一個名揚宇內的書畫「怪人」羅聘

羅聘的父親羅愚溪,康熙年間曾中過舉,也做過小官。羅愚溪生有五個兒子,羅聘排行第四。羅聘剛滿週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可見,羅聘的童年是夠孤苦的,但他聰明勤奮,對所讀的書,幾乎過目不忘。呈坎的很多村民都說,當時,羅聘讀書與很多人不一樣——他家境貧寒,讀書首先是為了掌握謀求衣食的本領,而不是把科舉之業當作首要任務。也顯然是受羅氏家族及徽州「天下第一等好事,便是讀書」之風的影響,所以羅聘走的是最捷徑的「讀書就業」之路——賣字畫,更主要的是賣畫。

據說,當時揚州街頭以賣畫為生的「文人畫家」不少,這對羅聘來說,顯然是起了「率先垂範」的作用。於是他一邊讀書,一邊學畫。20歲左右時,他的書畫小生意就做得很不錯了。

夫唱婦隨

21歲時,羅聘和一個名叫方婉儀的女子結婚。方婉儀和羅聘是同鄉,方家世代官宦,她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通過讀書而做官的,但她父親的官做的不大,家境似乎也不怎麼殷實。

傳說方婉儀的父親頗重視對女兒的教育,因此方婉儀13歲時就會寫詩,而且詩風清麗、流暢。對書畫,方婉儀也表現出良好的素質和天賦。她曾跟著父親和姑母學畫,在揚州小有名氣,被當地人稱為「小才女」。

羅聘家境更為慘淡,能娶方婉儀為妻,是方家人憑志趣擇婿的結果。結婚後,兩人情趣相投,雖然粗茶淡飯,但兩人不改所樂,談書畫,遊山水,賦詩詞,同來同往,琴瑟和諧。據說當時揚州有一名大鹽商,慕名用20兩銀子來向方婉儀索畫,被方婉儀婉言謝絕。此事在揚州傳揚開去,為時人津津樂道,方婉儀的名聲也由此更大。

研究「揚州八怪」的人,有的提出方婉儀是出生於1732年——這實際上是說方婉儀比羅聘大1歲;但有文獻證實,方婉儀病逝於1779年,而且去世時是44歲,由此我們知道方婉儀應該是1735年出生的。方婉儀出生於夏天,她曾寫有一首「生日詩」,曰:

平簟疏帘小閣晴,朝來池畔最關情。
清清不染淤泥水,我與荷花同日生。

她的這一句「我與荷花同日生」,最為人玩味。方婉儀和羅聘育有3個子女,都學書畫,而且尤以畫梅花見長,因此後人有稱其為「羅家梅派」。像這樣的家庭,古代不多,現在也很少見。

投奔名師

方婉儀在揚州拒絕賣畫,彰顯出其獨特的人品,羅聘夫婦也由此受到揚州人推崇。

當時揚州有個鹽官,名叫盧雅語,財大氣粗,一般人很難跨進他家的大門,但此人附庸風雅,對達到一定「級別」的書畫名人,則網開一面,很多書畫名流為能受到盧雅語的邀請而感到榮幸,而羅聘則是可以隨便進出盧家的貴客。

種種場面的抬舉,使得羅聘在當地名聲鵲起。當時,活躍在揚州的書畫界名流如鄭板橋等,都對羅聘刮目相看,尤為重要的是,「八怪」之首——金農,也對羅聘的畫作特別垂青。


清·羅聘《午橋莊上》

金農之「怪」,是眾人都領略過的。他出生在一個書香大族,排行第26——顯然,他是一對老夫少妻的「傑作」。他聰明過人,博讀詩書,尤擅繪畫,畫界新人往往以得到他的指點而感到前途無量。可他似乎對羅聘情有獨衷,經常教導和點撥羅聘作詩、繪畫。羅聘非常想拜金農為師,可鑒於家貧無資,送不起拜師禮,便一直沒敢造次。後來,在他妻子方婉儀的鼓勵下,羅聘「別出心裁」,送去一首詩作拜師「禮物」,真的被金農收為門徒。自此,羅聘在繪畫方面進步更快了。

由於向金農求畫的人很多,有時金農大師的畫作「供不應求」,他就選擇其中「不要緊」的求畫者,委託羅聘為他代筆。羅聘將畫畫完後,就呈送老師,叫老師題署落款,「師生合作」。由此,後來有人說金農的畫全出於羅聘之手。當然,這不完全是事實,不過,題為金農之作,而實際上出自羅聘之手,這種現象是存在的,甚至有人稱,在傳世的金農作品中,愈是上乘的精品,就愈有可能是羅聘代筆的。

金農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揚州謝世,享年77歲。金農在患病期間,羅聘一直跟在左右,盡心服侍;老師去世後,羅聘盡其所能,幫助料理喪事,並護送老師的靈柩歸葬浙江臨平,師生之誼超過父子感情。

名動京師

金農去世後,羅聘開始獨立賣畫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羅聘第一次進京。

羅聘當時在畫壇的知名度並不高,進入京城,且以畫謀生,難度是相當大的。但早已涉足生意場中的羅聘,是知道要利用老師金農的名氣來做一點「人情生意」的。因此,他進京後,首先拜訪的,就是老師金農生前的舊友和名流。


清·羅聘《花卉圖》

憑著自己「怪怪」的脾氣,羅聘進京後的際遇,是不難想像的。官場上的虛偽狡詐,附庸風雅,以及人情的冷暖莫測,等等,無異於給這位恃才傲世的「怪人」當頭一瓢涼水。處處碰壁、遭人白眼的境地,給這位「古怪畫家」帶來豐富而強烈的創作靈感。在這種背景下,一組不朽的作品——《鬼趣圖》誕生了。

《鬼趣圖》一共8幅。第一幅,是在一片瀰漫的煙霧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些離奇的面目和肢體,似真似幻。那虛無飄渺的形象,就是「鬼」;第二幅,畫面上是兩個鬼:一前一後,疾速前行。後面跟著的鬼,頭戴纓帽,很瘦,有人認為畫的是一對主僕;第三幅,畫的是一個穿著華麗而面目可憎的「闊鬼」,它手拿蘭花,貼近一個女鬼說悄悄話,旁邊還有一個鬼在竊聽;第四幅,畫的是一個矮鬼,拄著枴杖,一個紅衣小鬼為他捧著酒缽;第五幅是一個綠頭髮鬼,腳和手臂都很長,在作捉拿狀;第六幅是一個大頭鬼,正追趕著跑在前面的兩個小鬼。兩個小鬼一邊奔跑,一邊慌慌張張地回頭看;第七幅中,一共畫了4個鬼。一個鬼打著傘在風雨中疾行,緊緊地跟在前面的一個鬼後。還有兩個小鬼,頭出現在傘旁,沒有身子;第八幅,畫的是兩具白骨骷髏,一男一女,站在樹叢中的一座古墓旁說話。

這些看了使人恐懼又發笑的《鬼趣圖》,刻畫的到底是誰?是不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羅聘說都不是,他說他畫的是他親眼所見,因為他「有一雙藍眼睛,能夠白日見鬼」。《鬼趣圖》一出,羅聘果然在京城博得了不小的名聲。用現在的話說,《鬼趣圖》可謂是羅聘投向社會腐朽一面的一柄匕首或標槍。當然,這自然會招來部分人的嫉恨,所以當時就有一位羅聘的老鄉、大鹽商出身的程晉芳勸他:「斯圖即奇特,洗手勿輕試。」說掩飾得再巧妙,終究會弄出麻煩來的,於是勸羅聘金盆洗手,趕緊回家。

當年秋,羅聘就打點行頭,南下回鄉。

窮困名人

回到家鄉,羅聘依舊干他的老本行——賣畫。其間,他經常抽空遠遊,中原地帶,他幾乎跑了個遍。家中之事,他似乎從來不關心。乾隆四十四年(1779)5月初,羅聘第二次進京。臨行時,他的妻子方婉儀正患病臥床,但這位畫家還是動身了。「怪人」就是「怪人」,羅聘一路走,一路玩,直到8月才進京。這時,他從一個由家鄉來京的老鄉處得知,他的妻子方婉儀已於5月19日在揚州病逝了。

羅聘的行為怪異,但他的內心卻是善良的。妻子方婉儀是他「藝術上的同道伴侶,生活上的貧賤夫妻」,跟著他一輩子,一直過著清貧艱苦的日子。如今,突然撒手而去,讓身在外地的羅聘又悲又愧。

當時,羅聘正身居古廟,身無分文,欲回不能。百般無奈時,他親手抄錄了妻子寫的一首詩,然後送給一名當朝顯貴,希望能博得他的一點施舍,但事與願違,他無法弄到回家的路費。

又挨了幾個月,羅聘終於淒涼地回到揚州。

這一場人間冷暖的切身體會,使得羅聘對他的《鬼趣圖》主題認識更深刻了。他也從此不再畫鬼,而改畫佛了。

10年後,年近花甲的羅聘三上京城。這時,他已是畫界知名的大師了。他剛剛住定,一些風雅的士大夫便登門不歇,求索畫作,甚至一些在京的朝鮮人也攜重金來買他的畫。收入多了,他的豪興也隨之而生,游名勝,買古董,揮金如土。8年後,他帶著小兒子準備回鄉時,居然又沒了路費!有人知道他要回鄉,便上門來討債,原來,他不僅把賣畫掙來的大把鈔票給花了,還欠了一些債務。沒辦法,羅聘只好賣衣服,但衣服賣盡了,債務還償不清!直到嘉慶三年(1798),揚州一位做鹽運使的朋友聞訊,才資助羅聘的大兒子趕到京城,把父親和弟弟接回揚州。

回到揚州的第二年,這位「畫名甚高而生活甚苦」的畫家與世長辭,享年67歲。

如今,揚州人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畫家,也是為了開發揚州文化的旅遊資源,正在挖掘整理與羅聘相關的文化古蹟。而作為羅聘祖籍的黃山呈坎,雖然當地人能如數家珍地敘述有關羅聘的很多奇聞軼事,而且呈坎又有那麼多的文物古蹟與之相映襯,但在為人們提供紀念憑弔以及旅遊開發等方面,是不是做的太少了?會不會在若干年後,皖人在研究羅聘及其家世時,還非要去揚州不可?

本文留言

作者豐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