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灘的風水傳說(圖)


(網路圖片)

贛江原是江道通暢,並無這十八灘。唐朝末年,一位姓楊名筠松,人稱救貧仙人的堪輿家,甚精通地理之術,手中有一根趕山鞭,有移山填川之功。楊救盆因避唐末之亂,路經虔州(即今贛州),拜見當時割據贛州的百勝軍防禦使盧光稠。盧欲據虔州稱王,知楊救貧深通地理之術,便求楊看看虔州的風水如何,是否可筑皇城而稱王。楊救貧受托踏看地理。見虔州三面環水,城形就名勝一隻碩大的金龜,城郭四周的十條山脈由遠處起伏而來,宛如十條青蛇,遠遠望去,猶如「十蛇聚龜」,是塊極佳的風水寶地。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章、貢二水在虔州城北合流為贛江,滔滔江水直朝北奔流,江面太寬,水流太大,風水都隨這江水給流走了。盧光稠問:「有何辦法?」楊答:「有,只要在城北二十里地的儲潭將贛江江面堵小一點,使贛水水流小些,虔州長便可成為廣京城。」盧光稠稱王心切,一面令人筑皇城,一面托楊救貧作法堵水。以圖皇城筑發之時,也正是江水堵成之日,便可稱王了。
  
楊救貧受托,帶著趕山鞭便匆匆起程,趕往贛江下游。到那裡他精心採選了十八塊像小山一樣的巨石,然後作起法來,頃刻間十八塊巨石都成了十八隻活蹦亂跳的花豬仔。楊救貧揮動趕山鞭,十八隻花豬仔前前後後沿贛江往虔州方向奔跑。
  
趕呀,趕。楊救貧因來回奔波,已覺週身疲乏。恰經一鬆軟的沙灘,心想,反正離虔州已不遠了,不如在此歇歇再走。於是便躺下休息。不想這一躺,使不知不覺地朦朦朧朧地睡著了。
  
正好觀音菩薩路過,遠遠看見一群豬崽往贛江上游奔跑,覺得奇怪,留神一看,原來是一些石頭。心想:「誰將這石頭趕來?」於是便扮一村婦在河邊洗衣,看看是誰作法趕石。
  
再說,楊救貧一覺醒來,見「豬崽」已跑得無影無蹤了,於是沿江追來。追至一處,見一村婦埋頭在河下洗衣,便問:「大嫂,你可曾見得一夥豬崽經此跑過?「村婦站起來,上下打量了一下楊救貧,答道:「不曾看見有什麼豬崽經過,倒看見上游有好些石頭!」楊救貧聽後,知這村婦並非凡人,趕山之事已敗露,轉身便走。那十八只在江邊蹦跳奔跑的豬崽被觀音點破,變成十八塊巨石滾入江中。從此以後,贛江中從萬安至虔州一段就有了這十八座險灘。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