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殭屍」債務危及國家增長前景

香港《南華早報》5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殭屍債務危及貸方 業內人士上月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失控」,對這場隱現危機發出警告。讓人擔憂的並不是中國地方政府直接欠下的債務,而是其所屬投資公司積累的債務。

地方政府被禁止直接從資本市場借貸。因此,2009年當北京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時,省政府、市政府和縣政府成立了數千家公司來為當地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起初,這些公司依賴銀行貸款。但後來它們開始擴大融資來源,發行債券,通過信託公司借貸,向私人投資者銷售「理財產品」。

很難估量它們通過這些渠道募集了多少資金。馬來西亞聯昌銀行香港分部的分析師上週發布的一份報告估測,去年,包括所屬投資公司在內,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達15萬億元,約合中國GDP的29%。

償還這些債務或僅僅是償付利息,都將十分困難。聯昌分析師在對809家地方政府投資公司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中只有31%能產生足夠現金流以履行債務償還義務。

但該行分析師表示,儘管其投資公司狀況糟糕,但地方政府自身財政狀況相對健康。去年,中國地方政府的預算盈餘足夠支付幾倍的利息額,因此在那些投資公司陷入困境時,有足夠財力出手救助。

聯昌分析師援引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例子,該公司曾在2011年警告貸方或將無法償付千億元債務。最終,雲南省政府向該公司借貸20億元並注入資金,拖欠債務的局面得以避免。

未來,類似辦法可能被繼續採用。儘管如此,潛在問題並不會因此得到解決。麻煩在於,受到地方政府所屬公司支持的許多項目都是不盈利的,可能永遠無法產生足夠現金來償付債務。注入更多資產、繼續滾動債務或發行債券以償還債務都非長久之計。

因此,真正的危險並不在於債務危機,而在於中國的借貸方將繼續把「殭屍」地方債務留在賬面上,從而阻礙金融體系發展,並最終危害整個國家的未來增長前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