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賣房八大黃金法則(圖)
作為一個真正的想買房自用的人,到底應該怎樣去把握自己的購買行為呢?我們認為,置業是有一些常識和基本規律的,而且挺管用。
定律一 淡市是自住置業的好時機
這裡有一個常識性認識,那就是無論何時,在市場上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總是一件困難的事,而買到價格相對便宜的房子總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每套房子的特點、屬性、品質各異,而每個人對房子的品位和愛好也是獨特的——比如說孩子要上學、老婆在哪裡上班等等,因此,找到一定價格標準的房子(如3000元/平方米左右),機會很多,但同時又能滿足自住需求和喜好的房子,就沒那麼容易。當然價格走低的時候買房會比較佔便宜,但價格走高的時候該買可能還是要買。淡市時,投資者、炒房者大量退出市場,這不僅意味著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且價格也趨於理性。
定律二利率總是會變的
從歷史上看,住房按揭利率曾經很高,有銀行甚至做到過18%。接著是經歷了9次降息,如今又從低谷往上調,今年4月以來,央行幾次加息,而且目前加息預期依然存在,目前基本利率是6.840%,比較歷史來講,還是不算高的,而且還有按基準下調15%的最優惠利率。那麼加息之後,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能帶來多少變化呢?加息主要是心理影響作用大,而實際影響作用小。其實在經濟社會中,加息是個常態,美聯儲加息都已是家常便飯了。因此,對利息的變化更應該調整心態,不能靜態看,要動態看,有高也有低。置業的關鍵是考慮機會成本、資金流動性以及支付能力。
定律三房產稅可以通過買賣交易補償
眼下對於買家,還有一個心理負擔,就是覺得稅少時沒買,稅多時再買,豈不虧了?
首先需要對房產涉及的稅做區分,目前是分為流轉稅和持有稅。流轉稅主要包括營業稅、契稅、所得稅等。流轉稅是只有當產權發生變動時才會納稅。持有稅主要是房產稅和物業稅。房產稅只對出租物業,物業稅尚未開徵。現在的稅收調整重點是打擊投機炒樓,對於自用者來說影響不大。此外,即便是上市流轉,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總是可以通過多方尋價,將這點稅費找回來的。
定律四一手樓供應多的區域,買一手樓較好;反之,買二手樓較好
一手樓供應多的區域,買一手樓較好;反之,買二手樓較好。市場處上升態勢時,一手樓的價格高於二手樓;反之,二手樓價格高於一手樓。
這個定律的主要依據是市場供應者總是既包括開發者,也包括小業主(炒房客和個人)。在同一個區域中,房價往往受這兩者推盤量的影響。比如,當一手樓供應量較多的時候,開發商為了爭奪客戶而競爭,價格相對合理;而當一手樓供應量減少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賣家囤貨居奇,價格非理性上漲。
同時,當年香港金融風暴以及其他世界主要城市還驗證了指標性物業的抗跌保值性能很高。據分析,一般在房價上漲時,這些物業會多漲10%;而在房價下降時,跌幅又會減少10%。
定律五淡市時將多餘房子賣出總是明智的
這又是一個常識問題,即與持有股票不同,房地產的持有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持有成本包括物業管理費、銀行利息、裝修費、維修費等等。因此,持有的前提就是房屋帶來的收益和增值,能夠涵蓋費用成本。而淡市時,這些成本往往打不住,所以賣出是明智的。
定律六空置的房子要馬上出租
經常聽人這麼說,「我現在有三套房子,兩套空著」。乍一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實際情況還真是這樣,有些人認為出租收的租金還抵不了銀行利息,有些人就是在等待裝修和想賣之間徘徊。事實上,無論房子的租金回報是高還是低,都要選擇馬上出租,決不能讓房子空著,空著就是損失。
此外,租房最好不要選擇豪裝,因為這與租金價格不成正比,尤其是在淡市時。選擇一個好的租客比僅是出價高的租客更重要。
定律七換房不受淡旺市的影響
在同一地段中,如果居住產品已經落後,而又有換房的打算,在市場預期不會變化太大的情況下,應該賣掉房子,將它變現為資金,這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定律八珍惜淡市中的每個機會
在房屋交易中,經常會出現買家和賣家因價格談不攏而相互僵持。其實選擇出手時機要緊隨市場行情。在市場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賣家要特別珍惜交易機會,因為這時賣家比買家多,成交量萎縮。如果買家叫價不是很離譜,千萬不要吊起來不賣。錯過機會,損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