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撞土星光環 小星體瞬間變碎片(圖)


NASA首獲流星衝撞土星光環證據(網路圖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天宣稱,「卡西尼」號宇宙飛船首次獲得小流星體變成碎片後衝進土星光環的直接證據。

太陽系裡有許多速度極快的小星體,行星經常遭受它們的撞擊。衝擊土星光環的流星體大小從1厘米到幾米不等。研究人員曾花費數年時間識別2005年、2009年和2012年9個流星體留下的軌跡。

來自「卡西尼」號的觀察結果顯示,土星光環發揮著對其周邊各種環境進行有效監測的作用,包括土星內部結構和衛星的軌道。例如,一個稀薄但卻十分寬闊的波紋(穿過環體內部達19000公里),反映出1983年一次巨大流星體的碰撞。

「新的觀測結果顯示,近期小星體對土星的撞擊頻率與地球幾乎相同,儘管土星與地球是太陽系中兩個差異較大的行星。」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卡西尼」號飛船項目科學家琳達·斯比克說,「比地球表面積大100倍的土星環像一個巨大的流星體檢測器,‘卡西尼’號對土星的探測就是為瞭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這些小的碰撞一直在連續不斷地發生著,但不知道碰撞的大小及頻率,並且我們不一定期待它們會形成壯觀的剪雲。」研究負責人、「卡西尼」號探測計畫科學家馬特·提斯卡萊諾說,「土星二分點時太陽光照射在光環邊緣上,像一個反遮蔽裝置,讓這些通常看不見的容貌變得清晰可見。」

提斯卡萊諾認為,這等大小的流星體在第一次撞擊到土星光環後,很可能變成更小、更慢的碎片,進入環繞土星的軌道,然後形成雲。形成這些雲朵的細小顆粒擁有一個環繞土星的軌道速度,而且被迅速拉長成斜而明亮的條痕。

「由於土星光環非常明亮和乾淨,致使有人認為光環形成的年代比土星要晚得多,」項目參加者、NASA行星科學家傑夫·庫茲說,「為評估這個戲劇性的斷言,我們必須瞭解更多來自外部的撞擊頻度。最新分析有助於對一定大小碰撞塊進行探測,而過去一直難以對它們進行直接探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