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全力搜索的五種地下神秘微粒(圖)
科學家在地下實驗室積極搜尋的五種神秘微粒(網路圖片)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忙於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時,物理學家正悄然建造大型深層地下實驗室,他們在地下1英里以下發現一些宇宙最秘密的微粒。
地下岩石層具有新作用力存在的證據,能夠進行宇宙射線和其它高能量微粒的微妙實驗,從而可以發現一些非常罕見的微粒,以下是潛藏在地下的五種神秘微粒:
非粒子
物理學家在地幔層中搜尋一種新的基本作用力,非粒子具有許多無質量光子的特徵,它能夠形成遠距離旋轉交互,這種最新作用力可導致原子中的電子在遠程距離中規律性旋轉。為了發現這種新作用力的證據,研究人員繪製了地幔層中電子密度和旋轉狀況,並調查是否這些地下電子在相隔4828公里的兩項實驗中受到中子和電子旋轉的影響。如果地幔中的電子傳輸一種作用力至實驗室微粒,它將改變其旋轉時的頻率。之後這種最新作用力將結合引力、電磁、較強和較弱的核作用力解釋宇宙特徵。
宇宙中充滿的無形物質叫做暗物質,它們的引力牽引使星系彼此間保持一定距離。主流理論認為,暗物質是由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構成,它們很少與普通物質發生反應。包括大型地下氙氣探測器等在內的幾個實驗室在地殼進行實驗,屏蔽了宇宙射線實驗,可以掩蓋具有正常原子WIMPs的交互反應,因此很難跟蹤分析WIMPs,但有一些實驗仍在繼續,或將近年內發現WIMPs存在的證據。
中微子
物理學家在格蘭薩索國家地下實驗室觀測到中微子改變了類形狀態,太陽的核反應可形成這些不帶電子的微粒,主流理論認為當中微子傳輸到地球期間出現了類型變化。
反中微子
中微子可能形成於太陽,但也有可能產生於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隔離了一些反中微子,它們形成於放射性鈾或者釷衰減過程。這種新微粒將解釋地球內部釋放多少熱量,驅動板塊構造運動。
核子衰減
雖然許多亞原子粒子分解成其它微粒,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記錄質子或者中子衰減過程,它們能夠構成原子核。在大統一理論中預言過核子衰減,該理論能夠解釋物理領域的任何事物。
為了發現罕見的核子衰減,科學家在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實驗室花費多年時間尋找核子衰減,能夠探測到核子非常微小的衰減變化,但迄今並未發現核子衰減的任何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