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安強震看中國的變化(組圖)

時隔5年,強震再襲四川。同前一次的救災以及災後的反應相比,中國民間力量和自媒體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雅安市發生強震的日子恰逢汶川大地震5週年紀念前夕。造成8萬人死亡的汶川8級地震的時候,中國正在籌備08北京夏季奧運會。為打造國家的形象,官方媒體有義務盡量做正面的報導,在發生了地震這類特大自然災害的時刻,更要進行」大愛無疆」的宣傳。社會上、媒體間出現的不和諧聲音也都儘可能地過濾掉,比如,一些質問為什麼大部分校舍被震塌,而政府機關大樓卻安然無恙的聲音,都最好不要出現在官媒上。那時,微博等社交媒體還遠沒有今天的勢頭。

今年4月20日,距汶川不到200公里的四川省雅安蘆山縣也發生了7級地震。地震發生在清晨,據中國媒體的報導,死者接近200人,另有1萬多人受傷,10萬人暫時流離失所。


李克強總理在災區指揮

剛剛上任一個月的李克強總理效仿前任溫家寶的榜樣,在地震發生數小時後,登機飛往四川指導救災。中央電視臺在週日第一時間播放李克強在當地用早餐以及走訪災民和訪問受害者的鏡頭。他鼓勵災民不要灰心,「別傷心,我們災後重建,新家會比以前更好」。汶川地震重建時,受災戶可以得到每家約兩萬人民幣的援救款以及優惠貸款,但造新房的人家還需自籌一大筆資金。

「難道這不是可喜的進步嗎?」

同5年前的汶川地震時的救災相比,這回有什麼不同?中國以微博為主體的自媒體不可小覷,僅新浪的微博註冊用戶就已超過5億。它已成為官媒之外重要的社會論壇,扮演著監督政府的責任,而這一責任本應由主流媒體承擔。

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那裡,人們發布了大量救災與自救的實用信息。有人發表建議說,請不要打不重要的電話,以免阻礙救災信息阻塞;所有通往災區的道路立即實施免費,醫院免費救治傷員,為災民開放政府機關大樓等等。一些要求沒有立即聽取或者行動遲緩了些,就會被網上批評「吐槽」。一名微博用戶對這一現象評論道:「難道這不是可喜的進步嗎?」

但張慶洲在十分冷靜地觀察著目前發生的一切。張慶洲是《唐山警示錄》的作者,該書為他帶來聲譽,也帶來了麻煩。這本書在2006年發行後不久就被上級指示不再出售,後來香港出了繁體版。張慶洲對德國之聲說,現在評價政府救災的總體作為還為時過早,「我覺得,與其多麼好的救災,不如更好的防災。」

「如果取締了官辦的紅十字會,我捐雙份」

本次地震後,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百姓的捐助態度。5年前,中國紅十字會在地震發生後30小時內就募捐到6500萬元,而這次根據他們在網站發布的數字,地震兩天過後,僅募捐了2600萬元,這個數據看不去不低,但同5年前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二。


雅安人震後等待救援

做些網上調查的話可以發現,老百姓對紅十字會這樣的官方救援組織有著很強的不信任感。吳強指出,這一點在微博上體現得特別明顯。一名微博作者這樣寫道:「四川地震,我分文不捐,除非政府放開慈善壟斷,允許民辦慈善機構。如果取締了官辦的紅十字會,我捐雙份。」

什麼還沒有改變?

央視的新聞聯播沒有明顯的變化。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衛方在新浪微博上就新聞聯播表達了「改善災難新聞的風格」的希望:

「正點打開電視,急切想瞭解雅安地震死亡的最新數字和救援最新進展。結果前十分鐘囉囉嗦嗦地說了國家領導人發出怎樣的重要指示(跟以往災難發生後領導人的指示沒啥差別),接著又是另一位領導人如何關心和指導災區救援……為什麼不能先告訴災難實情,再報領導人動態?」

(略有刪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