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鬼子」類的抗日劇還要演多久?(圖)
如今抗日劇越拍越離譜:從「手撕鬼子」,到「被姦女兵起身殺敵數人」,再到「美女裸體與八路軍戰士相互敬禮」的低俗畫面,國產抗戰劇的娛樂化一再成為人們詬病的焦點。粗製濫造,顛覆歷史,科幻、武俠、懸疑、時尚、性感……一切能夠博人眼球的手段都盡顯於原本應當嚴肅莊重的抗戰劇中。一些抗日劇已令觀眾忍無可忍。人們不禁要問:歷史劇還要不要守住道德底線?「手撕鬼子」之類的抗日劇還要演多久?
裸體美女與八路相互敬禮? (看中國配圖)
盤點各種雷人的國產抗戰劇
國產抗戰劇因其粗製濫造,近來頻頻淪為輿論笑柄。從「手撕鬼子」說起,該電視劇中這位勇士竟然將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了兩半,鬼子血肉橫飛,英雄凜然一笑,該導演對劇情的如此設計引來了眾多網友們的一片嘲諷:你以為是撕魷魚片嗎親?人體構造生命科學呢?甚至有網友戲稱「手撕鬼子」為「橫店名菜」,戲稱此類作品為「抗日神劇」,有的還調侃道,「鬼子堅持了八年真不容易!」
現今「抗日神劇」裡英雄的威力不僅強過奧特曼,一顆手榴彈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飛機,一把飛刀竟然可以滅敵重炮。甚至抗日英雄們比武俠小說裡的明星還厲害,比如在《抗日奇俠》中,抗日英雄有的擁有「鷹爪功」,一爪子伸過去,敵人從頭骨到脊椎寸骨寸斷;有的能使繡花針,猶如金庸《笑傲江湖》裡的東方不敗一般,在遙遠的屋頂或山頭小手一甩,便放倒敵軍無數;有的懂綿沙掌,小手摸過之處,敵人無一完膚;還有的會金鐘罩和鐵砂掌,拳到之處,穿腸破肚不說,敵人還會自動裂成兩半;更有人用太極,兩米開外就用「氣場」震懾住敵人,重者口吐白沫而亡……
鷹爪功、鐵砂掌、繡花針,武林奇俠們個個以一敵十,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彈指間鬼子灰飛煙滅,再低劣的武器,到了英雄手中都變成了神器。如此也就罷了,然而不少抗戰劇的劇情之稀奇古怪已經讓觀眾們感到忍無可忍。抗日劇《箭在弦上》的某一集中,某位抗日女俠在被鬼子強姦後突然爆發,原地竄到半空,褲子自動穿好,幾十秒間竟然把二三十個日偽軍全部射死。網以們無法體會到導演想表達的那種憤慨和威武,反而百般無奈的對著屏幕提出疑問:「大姐,你早幹嘛去了?」,或是調侃「沒錯,享受完了再幹事,這才是我‘襠’的工作作風!」這樣的劇情別說日本演員不信,就連國人也存疑,才是真問題之所在。
總結起來,在諸多國產抗戰劇中,鬼子大多被我英勇無畏的主角像耍猴一樣玩弄於鼓掌之間,叫他往東他不往西,叫他捉賊他不抓雞。凡是鬼子不僅都是智商低得可憐,而且幾乎在每一部戲裡,鬼子都要有強姦暴行。比如有一場戲是這樣的:日軍雪天行軍,看見路邊有個花姑娘,軍官跳下馬就要霸王硬上弓。鬼子也是人,得受自然規律和人體極限約束,那麼冷的天他們怎麼起興?網友們戲說,就算鬼子全是禽獸,可是老天爺它不作美,扮演鬼子的日本演員剛脫了褲子就凍僵了屁股,哪能完成如經高難度動作?那些導演難道就根本沒把觀眾的智商放在眼裡?
如此荒誕劇情為何全國熱播?
然而,就是如此雷人的荒誕劇情,抗日劇卻正「統治」著中國觀眾的螢屏。在2012年全國200多部上星頻道黃金檔電視劇中,抗戰劇及諜戰劇就超過70部。平均下來一個晚上起碼有五個電視臺都在演抗日劇。比如坊間戲稱為「抗戰臺」的江蘇衛視2012年黃金檔共播出電視劇22部,其中抗戰劇9部,比例約為41%。如此密集的播出頻率眾多抗日劇想不掙錢都難,比如有「手撕鬼子」情節的《抗日奇俠》走紅後,在山西、江蘇、廣東、北京都成為收視冠軍。該據二期的賣出價,竟達到了一集200萬的高價,利潤翻倍後還要推出海外版和數字電影版。
造成抗戰電視劇如此氾濫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電視劇市場清規戒律比較多,這不能拍,那不能拍,唯獨抗日題材電視劇門檻最低,且最容易通過審查,讓那些拍武俠、搞玄幻的導演們不得不轉行去拍抗日劇;二是創作成本較低,不需要創作與眾不同的劇本,也不需要多麼細緻的取景考量,出場人物多以群眾演員為主,劇本情節簡單,只要拚命雷人即可,況且播出以後收益見效最快;三是如今影視製作的門檻過低,影視公司良莠不齊,影視市場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劇作和節目有漏洞可鑽。
原來,中共是這樣打日本鬼子的!(看中國配圖)
對此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導演徐紀周曾在自己的第一部抗日劇《殺虎口》中,嘗試還原更真實的歷史,比如適當展現日軍的軍事素質,以及當時中國國民性的懦弱。結果徐紀周接到整整兩頁紙、長達八十餘條的修改意見:其中,一個關於日軍喬裝成八路,深入山西五臺山腹地尋找八路軍指揮部的情節被刪除了,理由是:「可以強調日軍的殘酷凶狠,不能展現日軍的軍事素質。」這令導演徐紀周哭笑不得「那我何苦還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簡單化好了。」接下來的2010年,徐紀周創作第二部抗日劇《永不磨滅的番號》時,就懶得再費心刻畫反派人物了。
勿讓國難變娛樂 勿讓國恥變笑話
在如此背景下,日本軍人想不猥瑣都難,所以我們不難看到,抗戰劇中的日本兵常常衣冠不整,留著小鬍子,一臉邪惡,見到女人就流口水喊著「花姑娘」,見到好人就喊「八格牙路」。而在英雄們面前,他們不到5秒便抱頭鼠竄,大呼「饒命」。但是過去的六七十年前,大半個中國都淪陷,數千萬軍民傷亡,我們付出10:1的傷亡比例,才贏得最終的勝利。這些到了我們「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導演手裡,鬼子軍官成了智商80之內的蠢貨,鬼子兵成了殺了一叢又一叢的殭屍,抗日軍民成了不受重力約束、不怕武器落後的逆天英雄,這樣改寫歷史如何向那些在抗戰中犧牲的幾千萬中國人交待?
對此,臺灣媒體就刊登文章嚴肅指出:娛樂化抗戰劇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是對先烈們的不敬。如果日本兵是紙糊的,武俠能比子彈跑的還快,那我們還需要如此長時間的抗戰嗎?把歷史劇當武俠劇,把恥辱當成娛樂,就是對歷史磨難的背叛。
其實「雷」已經不是目前國產影視劇尤其是抗日劇急需解決的問題了,態度和認識才是最應該解決的。抗戰劇首先是歷史劇。儘管文藝創作允許作者或編導有想像和虛構的成分,但這種虛構必須合情合理,經得起歷史的拷問。從神話自己人到醜化敵人,除了聊以自慰以外。可以理解這些身負大任的導演們,扮演著凝聚民族團結,鼓吹抗擊侵略者光輝角色,但這絕非愛國主義,而是愚民主義。因為它既不尊重歷史,也不正視現實。既不尊重先烈,也不看清對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