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物像預測法,就是觀萬物之像,擬人事之理,自然界萬物皆通大道。在這個大千世界裡,孕育著無窮無盡的生命,有陰性的物質,有陽性的物質,他們都以不同形式存在其中,萬物同源、萬物同體,物物相通,物我相通,萬物有靈,信息同步。
物像法是截取某一時空點的實物取像,依據像、數、理,對應所要預測對象,直接讀出同步的信息來。前面一篇通過古樹來斷老闆運勢的就是依此論斷的。也就是說,宇宙中任何哪個時空點,截取任何畫面,都代表瞬時宇宙信息,而這種信息取像於物,取法於心。
當我們看見一事、一物時,會起心動念,會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便會有所應。預測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應,假設你沒有感應,見到事物呆若木雞,不知從何說起,張不開口,那你就要努力了,說明功夫還不到家,還要繼續修煉,繼續感悟。其實很簡單,瞬間的所思、所想對應人事物就是所求的信息。
有人把這種預測法稱為外應,是錯誤的。外應是預測法外之應,是運用某一預測術進行預測時,術外之應。比如曾經給某人用奇門遁甲預測婚姻是否離時,突然聽到一聲霹靂,閃電劃過天空,意為劈開兩半。斷婚姻馬上不保,肯定會離婚。以雷聲為外應,不是自己感悟到的、不是心裏想到的,叫外應。
物像法是以物取像,對應求測者,直讀信息,是預測領域特別是風水預測的高級方法。
請看邵雍詩:
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
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天向一中分體用,人於心上起經綸。
天人焉有兩般意,道不虛行只在人。
原詩是講,人心具備天地乾坤之理,天人本無兩樣,天道變化的法則也是人心思維的法則。
「以物觀物」作為「以我觀物」相對應的易學思想是北宋哲學家邵雍在《皇極經世》中提出的,作為道學觀念則源於老莊。老子曰:「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莊子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即認識自然,除情去欲,超越厲害,達到無言物化的虛靜境界,從而物物相應,感受自然的生命和力量。道家反對用人為的理智和心機去論斷事物的自然屬性,不相信情慾相連的感官能把握事物的本質,主張返璞歸真,返本於最初那種天真未泯的自然無知的狀態,與自然同化而得其真髓,進而達到天人合一、人神一體的境界。
所以,在老莊這,人是一種具有有限的認識能力的自然存在物,事物是獨立於主觀感覺之外,無需依賴人的語言概念而活潑潑的存在,不受認識的限制的「物自身」。人只有摒棄貪慾智巧,超越了感性的存在,才能達到自由境界。所以,「物」相當於不可知的「物自體」,「以物觀物」是道的共通。
邵雍仙師的方法叫觀物法。邵雍說:所以為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也就是說,在預測事物的時候,不要有主觀成見,避免感情用事。他說:「以物觀物,性也;以我觀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邵雍又認為,所謂「以物觀物」,就是要有不動之心。他說:「是知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與人皆物也」。
預測的時候不要存有私心雜念,以物喜物、以物悲物,見可喜的事就喜,見可悲的事就悲,不參雜任何私心。
讀懂了邵雍的心,就歸於自然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