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令五申」源自《史記》講述戰場秩序

 2013-03-22 13: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史記》記載,孫子帶著自己寫的兵法去見吳王。吳王覺得,光說不練嘴把勢,就問孫子,拿我的軍隊試試你的兵法,成嗎?孫子說,行啊。吳王進一步出難題:用婦女訓練,可以嗎?孫子心裏有底氣,還是說,行啊。

吳王也有點不著調,真弄了180個宮女,分成兩隊,讓孫子訓練。孫子訓練前,先講了一些手勢和隊列操練的要求,然後開始訓練。這幫女孩哪練過這玩意兒啊,都覺得特別有意思,嘰嘰喳喳地笑鬧著。

孫子也不惱,說,這是我沒把將令說清楚,於是又講了一遍,再訓練,宮女們還是嘻嘻哈哈的。孫子說,剛才沒說清楚將令,是我的責任,然而我又講了一遍後,你們已經聽懂了,只是不遵守,這是帶隊者的問題。於是他下令把兩個隊長推出去斬首。

這倆隊長恰好都是吳王的愛姬。吳王一看孫子要玩兒真的,趕忙求情,結果孫子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還是砍了。結果再練兵,嚇傻了的宮女們再也不敢胡鬧了。

《史記》裡提到孫子講將令的時候,是這麼說的:「即三令五申之。」三令五申這個成語,從此就被用來形容反覆提出命令、要求。

那麼有人問了,三令五申所提的命令與要求,都是什麼呢?古代有本《武經總要》,是一部很重要的軍事著作,裡面記錄了「三令五申」的具體內容。嚴格說來,那些並不都是命令,而是一些作戰的基本原則。

其中,「三令」包括「觀敵人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舉斧鉞,以宜其刑賞」。

這三條,一是讓士兵明確戰場形勢,包括地形、敵人的計策等;二是展示自己的旌旗與金鼓,以便聽從號令,統一行動;三是展示斧鉞這種施以懲罰的武器。

而「五申」包括「申賞罰,以一其心」;「申視分合,以一其途」;「申夜戰聽火鼓」等,說白了,就是要申明賞罰、進退陣法、日戰與夜戰的號令等。

總而言之,三令五申,講述的都是戰場秩序,為的就是行軍打仗時不亂了陣腳,是一些原則性的東西,至於戰鬥期間一些軍事細節的規定,就不在其列了。

来源:瀋陽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