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的南京情結:尋訪祖父昔日唱戲處(圖)


孟小冬

著名京劇藝術家孟小冬當年走南闖北,少不了在南京演出。而對於南京,她還有一份特殊的情結,這和她的祖父曾在南京走紅有關。

孟小冬的祖父孟七,山東人,清道光年間生於魯南騰州。少練武,文武雙全,能演戲,尤擅武戲,有不少絕活,如單手接空中飛刀,從不失手,空翻跟頭數十個,面不改色。當時梨園武生中無人能及。咸豐年間,孟七流落漢口,以演戲為生,後隨那草臺班子加入陳玉成部太平軍。當時皖江地區為主戰場,這兒的懷寧即為京劇創始人程長庚和著名武生夏奎章的家鄉。太平軍西戰場主帥陳玉成注意到部下十餘萬皖鄂籍將士酷愛看京劇,遂在軍中組建起同春社,排練演出《捉放曹》《紅羊傳》等劇目,大受將士們歡迎。孟七自然成為主要演員。他的武功好,唱腔洪亮豪邁。據說百姓們也很愛看他的戲。

1859年後,皖鄂戰事激烈,已被封為英王的陳玉成特調同春社回天京(今南京),住進城南金沙井英王府(後遷至水西門內小姚家港)。由內官大司馬兼班主,孟七兼總教習。那幾年裡同春社演出過《大戰鐵公雞》《紅羊傳》等全本戲,大受天京軍民歡迎,激勵了士氣。孟七飾的太平軍勇將做唱功夫俱佳,走紅一時。

孟小冬祖父孟七生有五子 皆成為京劇藝術家

太平天國失敗後,孟七流落上海,隱姓埋名,以教戲為生。他生有五子,各有特長,皆成為京劇藝術家,孟小冬即為第四子孟鴻群之女。

1923年底,孟小冬隨班子首次到南京演出。那時,很少有像點樣的戲班子來南京掛牌演出,蓋因民初的南京在直系將領齊燮元控制下,市面蕭條,城南夫子廟地區尚沒有大劇院,只有下關江邊商埠街一帶有兩家中型木結構戲園子可供演出。好在江北浦口和浦鎮的北方籍居民甚多,又都愛看京劇,提供了票房保證。戲班子連演《空城計》《太君辭朝》《寇准罵殿》等老本子戲達半個月,觀眾逾萬,給下關帶來一時的熱鬧。孟小冬年方16歲,已掛牌居前十名之列。報上廣告也屢見其名,而排在她名前的呂月樵、張文艷、林樹森等人都早已是名角。

在清末,凡涉身太平軍的人皆稱「附逆」,弄不好受官府緝拿嚴辦,甚至有性命之憂。民國後時局改變,孟小冬和父母叔伯輩才鬆了口氣。這回來南京演出,她不由對已亡故的祖父更添懷念之情。父親舊日燈下常講述的祖父在南京英王府同春社唱戲教戲的往事又迭次浮上心頭。

閑時孟小冬曾從下關車站搭乘小火車穿過金川門進城尋訪祖父唱過戲的地方。在城東小營演武廳,她久久徘徊,彷彿看到英姿勃發的祖父全副披挂,粉墨登場,一聲長嘯引來操場上上萬太平軍將士歡呼。在城南金沙井古老宅院裡,她又彷彿看到祖父武生行頭,耐心地輔導同春社招募來的一群稚氣未脫的男孩女孩吊嗓子、練步法……

孟小冬後來一直認為祖父孟七是很了不起的梨園人物。在她晚年的回憶文章中,也以是孟七的孫女兒為榮。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