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民眾燈佑蘇丹街捍衛文化遺產(組圖)
【看中國記者鄭芯茹馬來西亞報導】隨著城市發展洪流,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擁有百年歷史的蘇丹街因吉隆坡捷運工程而受波及,三十多家老店地面面臨被徵用的局面,此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吉隆坡歷史及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正月十四,元宵節前夕(2月23日)數百民眾踴躍參與了 「年十四——燈佑蘇丹街2.0」活動,在歡慶新年佳節期間,不忘以行動來捍衛蘇丹街。
在這一天,當地領袖包括武吉免登區國會議員方貴倫、聯邦直轄區城市與城市福利部副部長特別事務官拿督曾國龍及捍衛文化遺產聯盟主席依斯哈蘇林一一出席給予支持。
當地領袖包括武吉免登區國會議員方貴倫(右二)、聯邦直轄區城市與城市福利部副部長特別事務官拿督曾國龍(右四)及捍衛文化遺產聯盟主席依斯哈蘇林(右三)一一出席給予支持。
當地領袖包括武吉免登區國會議員方貴倫(中)、聯邦直轄區城市與城市福利部副部長特別事務官拿督曾國龍(右四)及捍衛文化遺產聯盟主席依斯哈蘇林(左四)一一出席給予支持。
位於吉隆坡戲院街具有百多年歷史的郵政局。
「茨廠街社區藝術計畫」民間自發組織在零經費的情況下,持續承辦了兩年的「年十四——燈佑蘇丹街」活動。
方貴倫在活動上指出,蘇丹街與茨場街為全民的文化堡壘,捍衛這條街不只是華人的任務,而是大家的責任。雖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曾口頭承諾不徵用蘇丹街土地興建捷運,但他希望首相能立下白紙黑字,確保蘇丹街土地獲保留。
他說:「工委會去年首次主辦‘燈佑蘇丹街’活動,付出努力已獲一半成功,惟最重要首相能兌現承諾。」現為關鍵時段,若保街行動尚未成功,人民將會繼續「搞嘢」!
這次的活動是由「茨廠街社區藝術計畫」民間自發組織在零經費的情況下,持續承辦了兩年。儘管條件困難,但令他們感到鼓舞的是,當天來了50多位民眾擔當志願者。
其中一名主辦方成員藍氏君,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她在受訪時表示,基於他們常常面對經費不足的問題而不太敢辦活動。而這項活動是在新年之前才開始籌備的,她們是在那時才開始找志願者,很意外的看到今天來了50多位志願者,沒想到大家對這個課題還蠻關心,都想來幫忙。她表示,今天售賣衣服、書籍等所籌到的基金,將用於這次活動的經費,包括租音響系統的費用等,而剩餘的錢將作為下一次活動的經費。
藍氏君認為瞭解自己的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
她向記者透露,她們是在2011年因吉隆坡捷運計畫(MRT)事件而成立的。這裡的成員原本就是從事藝術文化工作的,經過大家一番號召後,就形成了這麼一個團隊,幾乎所有成員本身都有自己的全職工作,大家都是利用業餘時間來開會及籌備活動。
應瞭解及重視自己的文化遺產
她參與這個團體,捍衛這一塊土地,是因為她想要讓歷史有一個延續,要讓下一代的子子孫孫能夠知道,當初他們的祖先如何在這一塊土地開始生活。她覺得,大家對歷史比較陌生,因此她認為瞭解自己的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她表示,其實在全國很多老街、新村都面臨被拆的問題。它可能先有人外遷,就只剩下老人,然後建築被廢棄,過後被徵收,到最後面臨被拆除。她希望不同地區的人能夠參與保護文化遺產工作,瞭解及重視自己的文化遺產。
最後,她說道:「如果吉隆坡捷運計畫是福利大家的話,它不是一個壞的東西,可是如果政府有誠意建吉隆坡捷運系統,也要有誠意保留古蹟,他們絕對有解決方案,只是看有沒有誠意,今天我們是看不到誠意!」
民眾希望捷運路線改道
在這一塊擁有百年歷史的蘇丹街,以及僅隔一條街的茨廠街(也稱唐人街),記載了吉隆坡重要發展史和華人先賢們開墾這一方土地的足跡。在這一區,可以看到具有文化特色的戲院街有一個百多年歷史的郵政局,還有歷史悠久的英殖民時期建築——人鏡白話慈善劇社等等,蘊藏著先賢們早年的生活場景。
前來支持這項活動的老市民,吳先生(66歲)表示,「我們的這些個古蹟應被保留下來,現在是越拆越沒有,很可惜。他們今天搞這個活動,背景就用這個郵政局,這個有百多年歷史的郵政局,很多都被拆到七七八八了,再拆下去整條街都完蛋了。我們的文化街、歷史古蹟全部就在蘇丹街和茨廠街,外國遊客來到這裡,就是要看這裡的文化古蹟。現在,老街的面貌都沒有了,所以我們都是來支持。」
吳先生(66歲)認為這些個古蹟應被保留下來。
最後,他個人認為捷運路線應該可以改道,可以繞著文化街而建,就不至於這些文化古蹟被拆,他不解市政府為何非得強征這一塊土地。
在吉隆坡工作的陳先生,當晚參與了義工工作。中學時期有來過這裡活動的他,也分享了來當職工的目的,這裡是文化街,就想為這個老社區盡一份力。他個人認為吉隆坡捷運計畫能減低交通阻塞,他本人是會選擇利用捷運設施的,可是因為整個捷運計畫欠缺規劃,所以這一點是它最大的缺點。規劃得宜,而又不影響社區,才是最好。
身為義工的楊先生覺得政府不顧人民的看法、不顧人民的家、不顧人民的飯碗,是因金錢利益所致。他認為,如果政府要建捷運系統,是可以繞道而行的,他對政府不去考慮這點而感到費解。
參與這次活動的志願者(右至左):陳先生,楊先生,莫小姐。
同樣是義工的莫小姐表示:「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保留以前我們華人所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身為華人就應該保護我們華人的家園!」另一名義工陳小姐則表示:「身為知識份子,我不想成為沉默的幫凶,所以就來這裡當義工,不想只呆在家裡埋怨,就這樣失去了一個古蹟的地方,所以就出來盡一份力量。」
文化遺產絕不能成為發展的代價
現就讀馬來亞大學(簡稱馬大)法律系第三年的傅苑華認為,城市的規劃很重要,它是需要一個策劃,絕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文化遺產絕不能成為發展的代價!從小學到國中就一直接受文化薰陶的她,對文化的意識特別強。對她而言,文化就是每個人的靈魂,它是有那個價值存在,而那個價值決不是用金錢能衡量得了的,那個影響是長遠的。
傅苑華(左)表示文化遺產絕不能成為發展的代價!
她表示雖然自己現在才20多歲,但她發現,在她這一代的人(年輕人)對文化的認識很低。她覺得活動所帶來的啟發性很重要,尤其啟發年輕人對自己周圍的事情要懂,而不是每天沈迷在那些虛擬的世界。
人民應當早有醒覺
來自馬大語言系中文組的曾譓頻,她為大馬人民等到事件發生後才來關注這個文化區感到可惜。她認為馬來西亞人民應當早有醒覺,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才去關注。她很感激有團體及這個社區計畫所舉辦的這樣一個活動。她希望大馬人民能好好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無論是哪一塊文化社區,都值得我們好好去珍惜的。
曾譓頻(左)希望大馬人民能好好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看到年經人參與看到希望
來自新山的林先生,定居在吉隆坡已有20多了。面對蘇丹街將被拆除,他不敢想像將會是怎樣一個情況,他為百年留下的文化最後所剩無及感到傷心。看到今天那麼多年經人參與這項活動,他表示看到了一些希望。他相信這些年輕人會傳承下去這一股力量,這個燈不會滅,也是他唯一的一個安慰,他深信,蘇丹街不會那麼簡單就被鏟除掉的。
林先生(右)看到那麼多年經人參與這項活動,讓他看到了一些希望。
這項耗資數百億令吉,全長51公里的大吉隆坡捷運計畫(Greater KL MRT),是馬來西亞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於2010年6月,在國會提呈第十大馬計畫時所宣布,以解決吉隆坡的交通堵塞問題。由於捷運公司計畫在吉隆坡蘇丹街地底興建車站,徵用地面三十多家老店,引發社會各界對吉隆坡歷史及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